台南市推動畜牧糞尿回收再利用 筍農產量增加一成

台南市推動「畜牧糞尿回收再利用」,鼓勵農友使用發酵後的豬糞水。(市府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南市推動「畜牧糞尿回收再利用」,鼓勵農友使用發酵後的豬糞水,關廟區曹姓筍農去年首次在竹筍園施灌畜牧肥水,每公頃減少近二萬元化肥費用支出,產量增加逾一成,栽植的綠竹筍甘甜、爽脆,品質更勝以往。

曹姓農友示,長期施用化學肥料,土壤容易酸化、變硬,逐漸失去地力,近年來朝友善農法耕種發展,去年在環保局媒合下與養豬場合作,將初步處理過的畜牧肥水引入自家筍園,一年下來減少化學肥料的費用支出,綠竹筍產量增加一成,成效很不錯。

環保局指出,農田栽植與畜牧肥水合作促成循環經濟,幫農民減少化肥支出,牧場減少污染,達到「資源再利用」及「節能」環保精神。畜牧糞尿經厭氧發酵處理後成肥水,臭味低且富含有機質,透過管線輸送或槽車載運至農田做肥分使用,減少化肥使用。畜牧廢水也減少排放至河川,減少繳交水污染防治費。

台南市推動「畜牧糞尿回收再利用」,目前有一百九十家畜牧場加入,合作的農友約二百名,總施灌量一年七十六萬公噸,施灌農地面積二百三十五公頃。環保局今年新購置二輛肥水施灌車,已在四月投入載運,服務農民體驗畜牧肥水施灌之效益,增加合作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