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中山大學「晶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陳偉徵,曾因年少輕狂忙於社團活動,荒廢學業,導致大二時遭退學。陳偉徵矢志「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在四十四歲時重考大學,完成學士及碩士學業後;四十九歲再次考進中山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博士班,獲得校內一百七十二萬元獎學金的支持,苦讀五年順利畢業,現更獲聘為晶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五十四歲的陳偉徵說,三十幾年前考進中山大學化學系,因忙著參加社團活動,大二時慘遭二一退學,後來在補習班擔任補教老師,一做就是十幾年;四十四歲那年,為求精進自我,決定再次闖蕩校園進修。
取得學碩士學歷後,他以四十九歲「高齡」考上中山大學博士班,加入材光系教授郭紹偉的研究團隊。
今年七月陳偉徵取得博士學位證書。他的博士論文「有機無機奈米顆粒為基礎的高熱性能的樹脂技術的開發」,曾登國際頂尖期刊《大分子》及其他高分子重要期刊,博士班期間以第一作者身分共發表六篇論文。
他指出,這項研發為實驗室全國首創,主要是改良俗稱塑膠的樹脂技術,他在樹脂中導入無機材料製成大分子「DDSQ」,不僅能大幅提升塑膠耐熱性及降低介電性,也可做成電池的材料等多方應用,目前已與中鋼等公司產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