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打造首座MIT「細胞自動化生產系統」

經濟部支持工研院打造首座MIT「細胞自動化生產系統」,有助於國內生技產業轉型,進一步搶攻細胞培養市場。(工研院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二0二五年全球細胞培養市場規模將達近兆元,經濟部因應這股龐大產業與醫療需求,超前部署細胞再生創新技術,運用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開發出創新「細胞自動化生產系統」,完成全球整合最完整的系統模組,也是國內首座結合細胞培養、品質檢測及收穫繼代等完整功能的自動化系統,MIT技術打造,細胞存活率高,產能還能變十倍,將有助於國內生技產業轉型,進一步搶攻細胞培養市場。

工研院表示,「細胞生產自動化系統」可生產「貼附型幹細胞、體細胞」作為生物製劑或生物藥品,應用範圍廣泛,包含細胞治療、細胞組織再生修復等用途,初期將先鎖定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傷口作為切入點,後續逐步擴大應用範圍,已取得臺灣、美國專利,希望帶動國內細胞培養產業,轉型為工業化生產,推動本土生技產業邁步前進。

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沈欣欣表示,面對龐大的商機,細胞生產的品管、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管制將是勝出的關鍵。由於目前細胞生產以人力操作為主,加上國內臨床試驗的蓬勃發展,市場亟需更多產量投入,而產量高、品質穩的「細胞生產GMP製程」就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工研院研發的「細胞生產自動化系統」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是生產自動化,搭配自動環境控制、智能監控、機器手臂取代換液等人工作業等設備,僅需原先的三至四成人力,就能產出傳統十倍產量,更能降低不良率,細胞存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第二是封閉的製造設備,能降低細胞汙染的風險,更能確保品質。第三是國產技術打造,並可依業者多元需求,客製化搭配不同模組打造出專屬設備,還能協助規劃廠房、輔導建廠輸出,未來更能切入「委託研究開發暨生產服務」,可以提供全球產業整合模組最完整的「細胞工廠」。

即時

〈社論〉化解紛爭 賴清德主席要以總統身分為重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國會改革法案,行政院立即...

陸官校友總會凱道慶黃埔百年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陸軍軍官學校校...

作賊心虛沒開大燈 勇警追毒蟲繩之以法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

婦陷投資詐騙損10公斤黃金 淡水警智破狡猾詐團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芝一名黃姓獨居...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