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灣首部針對8-18歲青少年製作的原創科普AI教育電影《科學少女》,自2014年開始籌劃,歷經7年跌宕起伏,今年獲得資金挹注,將在本週末正式開拍。《科學少女》在台灣師範大學舉行開鏡記者會,導演莊景燊、主演王傳一、姚以緹、盧以恩、林暉閔到場,分享即將開拍的心情。
監製王銀國教授和吳嘉麗教授於2014年開始規劃科普影片製播計劃,從「科普教育」出發,透過電影畫面張力,科技可能帶給人類生活的影響呈現在青少年觀眾面前。劇中角色們參加科研競賽的過程,有趣生動地展現數理邏輯、程式語言,想像中10年後的AI科技呈現在電影情節中。
該片獲得東海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東吳大學三所傳統名校支持,藉各校校友的力量為電影進行全台推廣,達成新創產學合作模式。這次拍攝會有許多的場景在東海大學拍攝。
交大理工背景的王傳一,在片中飾演科學家爸爸的角色,他表示很久沒有演電影,讀完劇本後相當期待這部片帶給小朋友的科普教育意義。飾演AI人工智慧機器人媽媽的姚以緹,覺得飾演機器人無法眨眼,比演屍體還難。為了讓角色更符合設定,姚以緹學Siri講話,並在僵硬的語調中兼顧劇中設定的機器人產品「照顧人」的「暖調」功能性。首次挑戰長片電影便飾演要角的盧以恩,透過觀看「居禮夫人」等女性科學家的影片,揣摩女性科學家的樣貌。劇中面對過世的媽媽變成機器人時,處理理工人的內心戲,是一個壓抑的角色。
導演莊景燊是物理系畢業的,多年來籌畫《科學少女》,覺得該片最大的意義是探討「人性」與「科技」的衝突與包容,尤其是如合詮釋科技和人性的牴觸發生時,人性如何轉變。他將該片獻給林清涼教授和吳嘉麗教授,紀念她們過去7年來對《科學少女》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