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溫柔而堅定的施政魅力……


採訪團隊/中華日報董事長陳樹、社長邵英傑、總經理黃秋儒、副總編輯楊淑芬、中部特派員徐義雄
撰稿記者/徐義雄、黃志炫、黃俊昇
攝影/徐義雄
【前言】
台中市市長盧秀燕及市府團隊在市政的推動上廣獲好評,民意的支持度愈來愈高,尤其各項政績一一呈現,隨著政績數量化也一一被民眾看見、支持、肯定,另外,在照顧老人、小孩及沒有地方居住的弱勢族群方面,處處用心讓人感受市長溫柔的魅力,而有「媽媽市長」之稱。中華日報董事長陳樹特於十一月三日率中華日報採訪團隊前往採訪報導,讓大眾一窺盧市長對市政的用心。

身兼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長的陳樹董事長說,他所推廣的中道是指中華道統,中華文化綿延五千年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中道可分外向、內心及科技、文化等部分,領導風格與組織文化之間是密切關性的,即由不同的領導組織可產生不同文化形態。或許受中央影響,課綱的改變、政治文化的改變等,讓家庭之中出現沒有親情、社會冷漠,員工與老闆之間,只有錢;不同的首長帶動的文化是不一樣的,如前總統馬英九與現任蔡總統,行政、司法的不一樣也連帶影響老百姓的生活及命運都不一樣。
市長盧秀燕表示,藉此機會代表自己及市政府感謝中華日報,在一上任市長時,是全國六都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市長,不被祝福,也不被看好,甚至被認為不見得會選上。因此執政一開始有點搖搖晃晃,而且我們的聲音也常常會被淹沒掉,還好有中華日報讓我們的聲音可以很完整的敘述,發揮媒體的力量,幫我們度過前兩年搖搖欲墜、很辛苦的階段,如今進入第三年,市政慢慢的穩定下來了,回頭來看,要感謝中華日報,在民眾對我們沒有信心的時候,給我們發聲的機會,一路上支持我們。
以下是中華日報採訪團隊和台中市長盧秀燕的訪談過程:

啟動藍天白雲 PM2.5創歷年新低
問:每到秋冬,台中的空氣品質便成為市民關注的議題。為了改善空品,盧市長上任時提出「藍天白雲計畫」,有哪些具體政策?目前成效如何?
答:今年一月簽署氣候緊急宣言,她提出「永續168目標策略」宣示致力打造台中成為一個無煤城市的決心;設定六項亮點政策目標,包括二0三0年再生能源使用率達二十%、太陽能發電累計設置容量達1GW、工業區新租購案廠商須於屋頂五十%面積設置光電、PM二點五年平均濃度降至十二微克、電動公車占比提升至四十%及電動機車成長率達兩百%、二0三0年相較基準年(二00五年)溫室氣體減量達三十%。
台中市政府改善空汙,制定「藍天白雲行動計畫」啟動二十四項精進策略,秉持「先公後私、先大後小」原則,全方位推動固定、移動及逸散汙染源的改善對策,包含要求台中火力發電廠減碳減煤、推動燃煤工業鍋爐退場、許可管控固定汙染源排放、成立專案小組重點深度稽查、補助老舊車汰換、推動電動車倍增等,透過定期檢討修正及跨局處合作,讓台中的空氣品質有了大幅度的改善。
台中去年PM二點五平均值降至十五點四微克,相較一0八年十七點七微克降低二點三微克,創下歷年新低紀錄。台中市強力管制空汙,去年與中央合編四點六億元補助老舊機車汰換電動車,電動機車新增量全國第二、成長率六都第一;同年度老舊機車淘汰量全國第三、淘汰率六都第二,等於每年減碳量達三萬七九一三公噸,相當於種下二一0萬棵樹。台中市擁有的電動公車數也是全國第一。目前分布於全台中二十九條路線、高達一九七輛,目標一一一年電動公車總數達二九0輛,大幅減低碳排放。
建置友善充電環境,台中市規劃於一一一年達成汽車充電站五0五站,電動機車充電站六三一站,電動機車換電站二八九站。今年九月為止,電動汽車充電站達五七五站(六都第一);機車充電站達七0二站(六都第二)、換電站三一四站(六都第二),三項數據提前達標。

捷運綠線通車 iBike串連運輸
問:台中捷運綠線於今年初通車,成為台中公共交通重要的里程碑。請市長介紹其他公共交通相關政策,以及目前推動狀況?
答:捷運綠線從她擔任立委時,全力向中央爭取興建,歷經十多年,今年四月正式通車,中部地區第一條捷運「台中捷運綠線」串連台鐵、高鐵,便利交通路網帶動軌道經濟發展,啟動綠色低碳交通,實現「富市台中,新好生活」的城市願景。
去年底開始推動iBike倍增計畫,預計自現有三二九站iBike一點0,再新增一千站,升級為YouBike二點0直接綁定行動支付,統計截至今年十月已建置超過七六0站點,完成二點0與一點0共站升級作業。
下半年起至明年進行站點施作,可望提前達成全市一三二九站目標。「iBike倍增計畫」站點規劃,初期優先於軌道運輸、大專院校高中職、公車熱點、商圈等熱門站位周邊設置,採取區域性設站方式,方便市民轉乘,透過自由轉換、穿梭自如、悠遊台中。
今年元旦起實施「市民限定,乘車優惠」政策,台中市民、本市市民的新住民配偶及在台中就學的外縣市學生只要刷卡搭乘,就享十公里免費,超過十公里車資上限只收十元,外縣市朋友也有電子票證的優惠。
台中轉運中心現況,以及豐原、烏日與水湳三座轉運站規劃,於豐原車站東站停六用地興建豐原轉運中心,地下兩層規劃為機車停車場、一樓為客運轉運、二樓為商場空間、三至五樓為汽車停車場,為兼顧公共運輸轉乘、停車及商業機能的多功能建築,目前工程已完成主體結構,預計今年底完工,明年六月正式啟用。
烏日轉運中心位於高鐵站區,具備三鐵共站交通利基,為全國南來北往重要轉運樞紐,交通部鐵道局正辦理高鐵台中站區事業發展用地招商作業,市府建議「站區整體計畫及分期開發計畫」須將烏日轉運中心納入,擴大公共服務、解決交通問題,打造成為高鐵旅客轉運中心、中部遊憩轉運中心與台灣中部轉運中心。
水湳轉運中心進行細部設計,市府設計具速度感、新穎的建築造型,將太陽能板融入設計元素,加強建築綠化、節能減碳。未來完成後,水湳轉運中心將成為大台中交通轉運核心,與機場捷運(橘線)共構轉乘,整合國道客運、市區公車、iBike等公共運輸,成為水湳經貿園區的重要交通門戶。
便捷的交通路網帶動產業投資發展,加上眾多重要市政建設逐漸實現,如中央公園、台中巨蛋、水湳國際會展中心、台中綠美圖等。從看得見的建設到人民有感的社福資源,優質的生活機能及公共安全逐一完善。

公幼倍增達標 年輕人敢生樂養
問:為了提升生育率,盧市長提出「讓台中的年輕人敢生、樂養」的口號,推動「公幼公托倍增」政策。請問該政策目前是否達到倍增的目標?透過什麼方法達到此目標呢?
答:根據統計,一0七年底台中市二十九區僅有五座公托、四間親子館、九十班公幼增班量。她提出「公托公幼倍增計畫」,預計在一一一年時,全市公托佈點達五十座、親子館達十五間、公幼增班量達一八0班。
市府團隊運用公有餘裕或低度利用空間,拓展「公設民營托嬰中心」與「社區公共托育家園」,提供安全舒適的托育環境;西勢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為例,它過去是台中縣舊縣長官邸,現在提供出來設置長青元氣學堂及公共托育家園;東勢首座托嬰中心能夠順利建置,保安宮願意無償借用土地,此棟公托一樓為里民活動中心,二、三樓設置公托,健全當地托育環境。
公幼倍增計畫係採「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並進方式執行,規劃在一0八至一一一年四個學年度內,擴增至少一八0班,每年分別設定目標為四十一班、八十八班、二十五班、二十六班。目前已完成增設一0八學年度四十一班、一0九學年度九十班、一一0學年度三十一班,均已順利達標。
一0九學年度創下園數與班級數歷年新高,包含公立幼兒園三十三班,非營利幼兒園新設五十七班,分別設置於南屯區豐樂非營利幼兒園、東區東英及東峰非營利幼兒園、南區樹德非營利幼兒園、北屯區廍子與陳平非營利幼兒園、太平區建平與育賢非營利幼兒園、潭子區潭陽非營利幼兒園,累計提供公共化教保服務量二四八二人。
就讀準公共幼兒園,每位幼生自一一0學年度起每月收費不超過三千五百元,超過金額由政府負擔,為家長提供趨近公幼收費、享有私幼資源的服務,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
盤點整體政策結果,自一0八年起至一一0年十月,全市公托從原本太平、沙鹿、豐原、清水、坪林五座增設至十七座,包含東區、北區、梧棲、大里、甲興、霧峰、西屯、東勢、南屯、大雅、大安、豐原;公幼增班自原本九十班成長至一六二班、親子館從原先四間雙倍增至十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