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徐義雄∕南投報導
南投縣政府召開第二屆有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會議,通過位於埔里鎮水頭里水源段的「覆鼎金考古遺址」為縣定遺址,已於十二日正式公告,成為繼大馬璘、水蛙窟之後的第三個縣定考古遺址。
文化局長林榮森表示,覆鼎金遺址因涉及埔里鎮第一公墓遷葬作業,一0八年一月二十八日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向文化局提報發現疑似出土遺物,一0八年現勘,一0九年委託成大考古學研究所劉益昌教授及考古專業團隊調查文化層及內涵工作,試掘調查出土一件喇叭型玉環,為史前時期東、西交通及交換體系之證明。

覆鼎金考古遺址被指定的理由,第一點為可見繩紋陶文化層,具有大馬璘文化層、歷史時期埔社的文化層,屬於多文化層遺址。第二點為具研究原史時期埔社人群居住地之學術價值。第三點為出土保存完整的喇叭型玉環,為東、西交通及交換體系之證明。第四點為早期及日治時間開發為公墓區,有一定之干擾影響。第五點為遺址文化層具有大馬璘文化與繩紋陶文化內涵外,發現少量屬於與東部區域交換或交易之玉器、玉料,另可見玉器處理之切鋸刀,得以做為遺址交換體系形成過程研究之參考。第六點為為南投縣增添一處可以完整保存的代表性考古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