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為期兩天的台灣混凝土學會二0二一年年會暨混凝土工程研討會十八日開幕,學會創會理事長陳振川指出,台灣近幾年全力生產被譽為「綠色的混凝土」的自充填混凝土,使用量並已達國際領先地位,而高雄是生產的重鎮,堪稱為「高爐石之都」,在全球節能減碳中,有助於混凝土業減少碳排放。
台灣混凝土學會在民國九十五年,由當時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陳振川所創立,他也曾擔任過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以及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委員會執行長,現為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是臺灣土木工程學家。
陳振川指出,混凝土是全世界各種建設中,除了水用得最多最重要材料,也是使用最多的人造材料,日常用的水,是用混凝土做成的水庫、水壩留下來供民眾使用,卅多年來各界在高雄的努力,生產被譽為「綠色的混凝土」的自充填混凝土,幫助台灣混凝土業解決了長久以來的環保問題。
他表示,水泥占全世界排碳量百分之七,未來是業界很大的挑戰,世界混凝土協會也已經號召要在二0二五年達到碳排放要清零,我國的台泥、亞泥等許多國內產業,也都積極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希望有效解決長期以來造成空氣汙染等的環保問題。
陳振川指出,幾年前產業透過南星計畫發展爐石業,透過學術界與產業界合作,發展出自充填混凝土,使用量幾乎已達全台水泥用量的一半,從淡江大橋、金門大橋、到台北一0一,幾乎全國各知名的重要公共建設,都是使用高品質且有高耐久性的自充填混凝土;現在全台所有的預拌廠都可提供這種原料,大幅減少水泥用量,還解決了火力發電廠的飛灰和高爐石粉等廢料。
台灣混凝土學會二0二一年年會暨混凝土工程研討會,十八日、十九日一連兩天,在高雄市萬豪酒店舉行,除例行的會員大會,還有多場專題演講,以及多場以混凝土產業新象、前瞻基礎建設為主題的論壇,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以及透過視訊方式研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