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東北角鼻頭漁港內上月下旬出現一隻海豹,市府動保處緊急會同海洋大學的單位馳赴救援放回大海;為讓大眾更了解海洋保育類動物之救援,動保處十九日舉辦鯨豚及海龜救援課程,邀請海洋大學程一駿教授、中華鯨豚協會,為全台各縣市海洋保育相關單位及熱心民眾教授「三要四不原則」,以提升保育海洋動物活體存活率。
有「海龜教授」之稱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表示,全世界海龜有七個品種,台灣海域就含括五種為綠蠵龜、赤蠵龜、欖蠵龜、玳瑁、革龜。他說,在沙灘看到海龜或鯨豚活體擱淺時,應遵守緊急處理「三要四不原則」,亦即要將動物扶正、要保濕、要記錄呼吸及心跳速率,不風吹日曬、不站於動物頭尾、不推拖拉扯、不喧嘩。
程一駿表示,新北市是台灣最北城市,轄地幅員遼闊,擁有三面環海、超過一四0公里長的海岸線,蘊含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曾出現小虎鯨、長吻真海豚、江豚、瓶鼻海豚、粗齒海豚、瓜頭鯨、條紋海豚、小抹香鯨、綠蠵龜、欖蠵龜及玳瑁等,不時會有迷航鯨豚、海龜擱淺;今年截至十月底共接獲通報六十件,其中有五十五隻海龜及五隻鯨豚,多數為已死亡擱淺個體。

動保處指出,新北近年辦理鯨豚及海龜救援課程,增進一線人員救援處理能力,提升救援效率外,若可野放個體與海隆一號工作室簽訂新北鯨豚及海龜救援契約,船隊將提供四艘救援船舶,協助動保處救援擱淺鯨豚、海龜,能以最快速度出海野放動物。
動保處說,這次教育訓練有全台各縣市海洋保育相關單位及熱心民眾參與,學習了解海洋生態保育觀念及救援擱淺鯨豚、海龜作為外,動保處並持續與中華鯨豚協會、海洋大學、野柳海洋世界、海巡署、海保署、海隆一號工作室等公私組織合作,提供即時救援與後續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