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委:兒少數減少 受虐卻增五成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監委王美玉十九日提出兒少受虐調查報告,台灣一年才生十六萬個寶貝孩子,但一年被虐待兒少就有一萬二千人,「社安網第一期計畫」雖已強化相關調查協助機制,但受虐兒少仍一再被政府保護系統漏接,甚至六歲以下幼童還存在通報黑數,她呼籲行政院督促所屬部會檢討改進,終止兒少受虐的悲歌。

在十一月二十日世界兒童人權日前夕,監察院通過監委王美玉歷經一年多蒐集專家、實務工作者意見及走訪兒少機構實況後提出的調查報告。王美玉指出,近五年兒少人數驟減,但受虐兒少不減反增,被通報的人數增幅五成,甚至有一成的受害個案沒有被通報;其餘九成即使有進入通報,但防護網最終仍沒接住,嚴重威脅兒少的生存權。

王美玉說,行政院從二0一八年到二0二0年推動社安網第一期計畫,已強化相關調查協助機制,卻仍發生南投縣四歲女童彤彤(化名)遭母親男友長期虐待、餵毒而亡的悲劇,凸顯因跨網絡合作不足,警政、社政等單位各自為政,造成受虐兒少一再被政府系統漏接,而「社安網」也只是「社政的社安網」,距綿密無縫的安全網還有一段路要走。

該調查報告從三級預防面向逐一檢視我國兒少保護機制的漏洞與不足。報告指出,在初級預防方面,受虐的六歲以下孩童仍存在沒被看見的通報黑數,是兒虐最大受害者,衛福部保護司實施的重大兒虐事件檢討機制實施運作有缺漏;在二級預防方面,通報案件爆量,過度傾斜仰賴社工,但還沒完全到位的社工人力無法應付,再加上不夠清楚的方案標準、是否開案等爭議,讓篩派案中心承受接案時與社政等單位間的爭執與內耗。而在三級預防上,也因兒虐家庭強制親職教育及處遇計畫未落實、資源不夠,難以阻止兒少受虐,也形成在家外安置兒少沒有歸期,像是失根的浮萍。

王美玉提醒,社安網第二期計畫預計大幅增加人力,但後續是否引發社工荒,及縣市間、跨體系的人力流動潮,需要密切關注且及早因應。她並呼籲行政院督促跨部會好好接住受虐兒少,讓孩子平安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