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隱身於新竹市青草湖畔、擁有全市最大空間的柴橋市民活動中心二十六日啟用,新竹市長林智堅、議長許修睿與社區長輩一起搓湯圓慶賀,林智堅說,柴橋市民活動中心是座複合式、多功能的活動中心,被周邊的森林樹木所環抱,未來一樓是社區活動中心與共餐空間、二樓將做為日間照顧中心,包括有多功能教室、簡易廚房等,而且是全區無障礙空間,將提供長輩更多的服務。

林智堅表示,柴橋里人口相當稠密,過去鐵皮屋活動中心卻窄小,在議會支持預算下,投入超過五千萬經費改建落成。坐落於森林公園的柴橋市民活動中心「有三好」,首先「空間最寬敞」,樓地板面積四百多坪,其次,是最多功能的活動中心,最後則是連接明湖公園,柴橋活動中心成為全新竹、全台灣最漂亮的活動中心。
建築師陳柏齊、黃宥鈞表示,柴橋市民活動中心為兩層樓建築,採低矮量體、沉穩灰色外觀融入公園地景,室內以大量通透空間為設計理念,一樓活動中心以大量落地窗,引進大量自然採光。另外,一樓室內空間還可搭配寬達一百公尺的風雨走廊,提供多功能空間辦理各項活動,例如市集、舞蹈律動班等才藝活動。
柴橋里長黃桂蘭表示,柴橋里民約有六千人,長輩超過一千多人,以前鐵皮的活動中心僅能容納二十多人,經歷好幾任市長都沒辦法改變,大家「很克難」。現在全新活動中心很漂亮「煥然一新」,容納人數也變多,旁邊還有走廊銜接公園,大家還能來運動,真的很棒。
黃桂蘭也說,市府在竹一山莊建置邊坡,周邊居民「終於可以好好睡覺了」,再不用擔心土石流。
市府民政處表示,柴橋市民活動中心榮獲今年「二0二一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類」優質獎的肯定。新竹市已有六十七處市民活動中心可供使用,且目前有四處活動中心規劃興建中,完工後竹市將有超過七十處的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