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綠寶石 漳和濕地將開放

新北市首座都會型人工濕地─中和漳和濕地已完成棲地優化、生態環境營造等,園區近期將重新開放入園。(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位於國道三號(北二高)中和交流道環道側的新北市首座都會型人工濕地─漳和濕地完成棲地優化、生態環境營造等相關改善工程及措施,近期重新開放入園,採預約制,各機關團體、學校及一般民眾二十日起可預約明年一月導覽課程。

環保局表示,漳和濕地占地六點七公頃,水域面積約零點九公頃,原為早期中和地區農業耕作的蓄水埤塘與灌溉水路。周邊的土地利用模式逐漸取代農業耕作後,向高公局認養土地淨化中坑灌渠水質,許多保育類、特有物種或曾瀕臨絕種動植物在濕地園區內被觀察紀錄,包括紅尾伯勞、台灣八哥、大冠鷲、台灣藍鵲、金背鳩、五色鳥、白頭翁、褐頭鷦鶯、斯文豪氏攀蜥、盤古蟾蜍、食蛇龜、大安水蓑衣、台灣萍蓬草、綬草、水社柳、台灣水蕹及風箱樹(水芭樂)等。

新北市首座都會型人工濕地中和漳和濕地已完成棲地優化、生態環境營造等近期將重新開放入園。(記者吳瀛洲攝)

環保局表示,如今棲地優化、生態環境營造等相關改善工程及措施完成,並模仿台灣自然溪流上游窄下游寬的特色,創造與濕地截然不同的水域環境,增加棲地多樣性與景觀價值。為讓中和地區民眾搶先體驗,明年一月四、五日兩天各一場次二十人導覽解說服務。另園區已規劃完善的導覽服務,還有濕地保育操作體驗等活動,歡迎民眾、學校或機關團體預約報名。

新北市淡水區公司田溪生態整治獲中國土木水利學會「工程環境與美化獎」肯定。(新北市府水利局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芝區八蓮溪河域再造工程」、「淡水區公司田溪上水尾橋至新厝橋段河川環境改善工程」獲一一0年中國土木水利學會「工程環境與美化獎」。

公司田溪部分,水利局透過與河川生態保育協會、淡水忠寮社區發展協會及淡水社區大學等NGO團體交換意見,拆除既有灌溉攔水堰降低河道縱向落差,改善水棲生物縱向及橫向通道,以利生態洄游。

八蓮溪整治透過與當地里長及封溪護魚團體溝通訪談,邀請專家學者提供現地生態指導,考慮生物洄游生態永續並讓溪內物種不受人造物所阻,修復虹橋上、下游既有魚梯與改善固床工的高度,增加溪內物種棲地空間,除確保防洪安全外,也兼顧生態保育;更在上游處以塊石堆疊新建護岸,增添堅固及美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