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大事 (11月3日至11月9日)

 國內:
 ▲中國大陸國台辦與國家發改委四日聯名推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二十六條措施,宣稱「提供與中國民眾同等待遇」。總統府批評其實際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意圖以此框架台灣,名為惠台、實為鎖台。
 ▲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陸海空軍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有酒駕前科的現役軍人若於五年內再犯、且致人於死,最重可判無期徒刑。
 ▲去年公投綁大選,監察院七日認定前中選會主委陳英鈐未於公投日二十八天前公告所收受政府機關意見書,又不執行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所做停止執行的裁定,造成刊登費用九百餘萬元的損失,通過彈劾陳英鈐並移送公懲會。
 ▲交通部鐵道局五日宣布在台鐵豐原站試辦「智慧型影像監控系統工程」,並使用人臉辨識系統,但遭到外界憂心有侵犯隱私疑慮。台鐵局六日表示,將不使用此項功能。
 國外:
 ▲美國本週向聯合國提交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通知信函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法國總統馬克宏共同宣布,堅定支持巴黎氣候協定並強調協定「不可逆」。
 ▲日前墜樓重傷的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八日宣告不治,由於他墜樓前疑似參加「反送中」示威,消息傳出後,香港民眾聚集中環等地悼念,並高呼口號要求還原其死亡真相;港府發言人表示警方會調查事件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