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六日電
一月三日傍晚,東部外海芮氏規模六.0地震,讓雙北、宜蘭一陣天搖地動,民眾餘悸猶存同時,國研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隨即啟動分析系統,比對資料庫九萬個模擬事件,二分鐘內快速掌握災損分布。
國研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震中心)副主任柴駿甫說,發生地震後,國震中心會先收到中央氣象局發送的地震報告電子郵件,除了地震規模、震央位置、震源深度等基本資訊外,還能掌握全台一百多個地震速報站實測資料。
柴駿甫解釋,地震是否造成損害,不僅看地震規模,還要考慮斷層破裂方向與深度,以及各地實際震度大小,根據中央氣象局所提供的數據,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TELES)在二分鐘內就能自動推估可能災損分布與數量。
一月三日傍晚五時四十六分發生地震後,國震中心隨後在五時五十四分,就把各類可能的災損報告用簡訊發送給約九十多個單位,包括消防、自來水相關單位、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等。
簡訊傳送內容也會針對不同對象客製化。例如,消防單位想知道的是可能傷亡人數或影響較大的村里數;地震保險基金較關心保險理賠損失的金額;自來水系統單位會想了解管線與設施損害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