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等待十六年,台東垃圾自主處理將啟動!焚化廠八日單爐進行試投垃圾,展開全廠十七項系統測試,待全系統確認無誤後,預計七月可正式投入試營運階段。對於環保團體提出的底渣和飛灰處理等疑慮,環保局長郭建成強調,在安全無慮下才會試營運,並將會公開資訊,受全民監督。
焚化廠於九十四年興建完成,十多年來一直備而不用,縣府於十年前支付十九億六千元補償費給達和公司買回,在垃圾無處可代燒下,縣府終於重啟焚化爐。

環保局指出,垃圾焚化廠全廠共有二個爐、十七大類系統,各項系統於去年十二月底分別通過單體測試後,八日起首次串連全部系統同步運作的校調測試,試燒期會使用柴油點火將爐體緩慢加溫至穩定後,投入垃圾,產生蒸氣後進行各系統調校。
試燒非連續狀態,如需檢修調整就會停止投料熄火後進行檢修,焚化廠爐運作時當天氣相對溼度高、溫度低時會產生白煙,是為水蒸氣遇空氣凝結所致,民眾不用擔心。
對於荒野保護協會建議飛灰及底渣的處理計畫、和監督機制應說明和公布等要求,郭建成表示,監控系統二十四小時會不斷偵測煙囪排放的各項污染物數值,未來會連線到垃圾自主處理網站上,並考量在鄰近四個里設置連線系統,和民眾共同來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