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與慈濟基金會二日簽署合作共善備忘錄,以促進環保生態教育、建立慈善關懷、公益人文及防災合作機制為目標,推動政府與民間跨界合作。
市長林智堅致詞時,感謝疫情期間慈濟捐購BNT疫苗守護台人健康、協助市府設立疫苗施打站;以及鄰近縣市出現群聚感染時,慈濟第一時間提供組合屋等資源,協助即時成立香山篩檢站。期盼攜手打造竹市為幸福、健康、永續的宜居城市。

林智堅與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簽署合作共善備忘錄,包含「慈善關懷」、「防災教育」、「生態環保」、「公益人文」四項計畫;另參觀慈悲科技商品,包含行動餐車、行動淨水設備等。
林智堅說,疫情讓市府與慈濟基金會關係更加緊密,過去以來有許多合作與互動,包含長者訪視、弱勢家庭照顧,至今仍持續合作當中;未來將加強新住民、原住民家庭的照顧。此外,農曆春節期間新竹連續發生十起地震,將會與慈濟合作,持續深化推廣防災教育。
顏博文說,疫情爆發後,慈濟每天開會討論慈善、醫療、防疫物資;竹科園區疫情緊急時,動員幫助企業快篩。此外,慈悲科技將應用在防災、災後清理應變,未來將會與市府、工研院討論合作方式。

市府指出、此次簽訂的合作共善備忘錄內容,「慈善關懷」為竹市獨居長者及弱勢家庭進行居家安全改善,長者照顧、愛心共餐、貧童助學及其他社會慈善需求等;「防災教育」為各級單位人員及社會大眾、機關團體學校等,提供防救災教育訓練、建立慈善救災合作機制等。
「生態環保」針對氣候變遷、全球災難、生態永續、環境保護等,並落實資源回收與分類,以及蔬食無痕、環保無塑,達成生態永續、清淨大地、健康身心等目標;「公益人文」則針對新竹公益發展、人文特色等,以創意、創新、創生等策略規劃,共同培育優質青年與人才。
慈濟指出,行動餐車為三公噸半貨車,三小時內可提供九百人四菜一湯餐點,曾應用於花蓮地震、台南維冠大樓震災、復興空難搜救現場;行動淨水設備則提供可生飲之飲用水,一天可供水十五噸,約六千人每日基本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