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見城之道工程動土

「見城之道」七日開工,宣告見城計畫新的里程碑即將啟動。(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見城之道」七日在高雄左營舊城牆下舉行開工典禮,在文化部李永得部長、史哲副市長、李雅慧及李柏毅議員、文資委員與左營眾多里長的見證下敲下開工的基礎第一樁,宣告見城計畫新的里程碑即將啟動。

左營舊城是台灣現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高市府自二0一六年起啟動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左營舊城見城計畫,重點在重建與重現台灣第一石城;在歷經五年完成護城河通水、南門口公園等重大基礎建設;今年「見城之道」是市府向文化部積極爭取的重大計畫,沿舊城軌跡藉興建見城之道,不僅形成高雄新的文化觀光廊帶,讓民眾可以透過空中步道的漫遊穿梭台灣三百年的歷史,體驗台灣歲月的風華。

李永得部長表示,見城計畫是台灣最大規模的國定古蹟修復計畫,核定總預算為七點五億,感謝蔡英文總統及行政院團隊克服各種困難通過前瞻特別預算;左營舊城不只是我們台灣第一座以石頭建造的石城,見證台灣近三百年每個不同時代的故事,是台灣極為重要的文化資產,特別感謝高雄市政府對於文化治理提出這個宏觀的計畫。

副市長史哲表示,左營舊城在一九三0年代因為交通建設,使龜山一分為二破壞了舊城風水,所以見城之道除了串接城牆,更藉由縫合龜山,修補左營人口中常說的因龜山被勝利路切斷身首分離的風水,呼應圍龜放蛇的舊城傳說故事。

「見城之道」因地形問題,是個艱難的工程,在文化局長王文翠帶領下,歷經多次與專家學者的討論與在地的協調,克服山體落樁等的施工難度,確認了見城之道由舊城內見城館外開始,往北沿著舊城牆穿越樹林及停車場,跨越勝利路,連接大小龜山既有步道,銜接至北門,總長約七七0公尺的方案。未來遊客可沿城牆串接舊城東門、蓮池潭及北門,既可以體驗大小龜山縫合後的舊城意象,也沈浸於舊城豐厚的歷史氛圍,並可見證未來舊城城牆的修復過程,可以說見城之道也是一條富有教育意義的「見學之道」。

見城計畫是高雄的重大文化建設,開工的見城之道是串接縫合的第一步,下一階段希望爭取中央經費推動第二期工程,將見城之道延伸,一路串接舊城北門、東門、南門三座城門,讓民眾感受左營舊城保存最完整最雄偉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