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每年三月是新北市府海洋資源復育園區九孔寶寶入新厝的時候,去年十一月初出生的九孔寶寶在歷經四個月浪板生活後,已成長到殼長一公分左右,為讓九孔寶寶建康成長,飼育人員近日將寶寶們搬到育成池底的新厝中生活;待九孔寶寶成長至殼長三公分時再將牠們放流到新北市海域,以增裕新北市海洋生物資源。
市府漁業處表示,海洋復育園區的九孔寶寶從去年十一月初孵化至今已在浪板上生活四個月了,牠們以浪板上的微藻類為食物,但浪板常因著生大型藻類而浮出水面不利微藻類生長,因此培育人員需認真的將浪板上的大型藻類移除,讓九孔寶寶能有足夠的食物順利成長。

如今(約四個月後)九孔寶寶已成長到殼長一公分左右,食量也隨著成長逐漸增大,浪板上的微藻已不足其成長所需,因此培育人員在育成池底層以五腳磚堆疊出類似礁岩洞穴的新厝,並開始俗稱刷板的九孔寶寶入厝作業。
培育人員陳吳素真表示,為快速精準地將浪板上的九孔寶寶刷入池底,會在九孔育苗池上架設長約三三0公分長、寬約三十公分的長木板,然後坐在長木板上用軟毛刷將吸附在浪板上的九孔寶寶輕刷至池底的新厝。長大的九孔寶寶最喜歡吃海藻龍鬚菜,培育人員會將龍鬚菜切成三至五公分的碎藻,均勻的撒到池底方便九孔寶寶進食,還要定期清洗育成池和加強換水,讓九孔寶寶在乾淨環境順利下長大。
漁業處表示,市府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五月期間於海洋資源復育園區進行九孔幼苗培育工作,待九孔幼苗生長到殼長三公分的稚貝時,會邀請新北市轄內學生合作放流到新北市海域,希望增育本市海洋資源之餘,也藉此向學子們宣導海洋保育及資源永續等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