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正值冬春轉換季節,近來氣候連日陰晴不定,白天氣溫漸增及田間濕度上升,花蓮縣政府監測調查發現,南區玉里鎮零星水稻田已開始有發生水稻稻熱病疫情,昨日縣府農業處長陳淑雯和玉溪農會總幹事蔡宗翰前往田間進行勘查。
陳淑雯表示,稻熱病於溼度高時容易發病,當氣溫劇烈變化時,更加嚴重,尤其在施用高量氮肥、密植而通風不良的稻田更容易發生,花蓮縣南區第一期水稻「葉稻熱病」發生較早,且部分水稻已陸續進入分蘗期,呼籲農友應密切注意田間稻熱病發生情形,一旦發現病勢發展有增加之趨勢,應立即施藥防治,避免葉稻熱病擴散蔓延成「穗稻熱病」,直接造成產量損失。且勿施用過量的氮肥,過多的氮肥易促成植株徒長,葉片柔弱,降低對病害之抗性。
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長周黃得榮說明,一一一年稻熱病防治工作,總計十一個鄉鎮市公所提出相關計畫,花蓮縣政府將補助一百二十六萬元至十一個鄉鎮市公所協助農友進行稻熱病防治工作,每公頃補助三百元,預計可防治四千二百公頃水稻面積。即日起農友可至各鄉鎮市公所購買稻熱病防治藥劑,請稻農盡早把握防治時機。
經統計,花蓮縣全年一、二期水稻耕種面積累計約有一萬七千八百七十公頃,而截至今年二月底止,水稻有機驗證面積約有一千三百六十公頃。所長周黃得榮呼籲,在稻熱病好發季時,慣行田區建議可使用三賽唑;有機田區可使用中性化亞磷酸進行預防;而稻苗葉片出現病斑時,慣行田區則可選用亞賜圃、護粒松等進行防治,其他防治藥劑可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農藥資訊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