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財政長年債台高築,為尋求高雄財政解脫之道,高雄市議會於廿八日下午召開「高雄市財政困境及解方」公聽會,由黃柏霖議員主持,期望盤點各種「開源節流」的可行性,讓高雄走出一條財政健全之路。
黃柏霖議員指出,目前高雄市債務二千四百四十七億元若加上利息高達三千多億元,所以早在一0三年他就向市府提出減債、減赤兩項計畫,成功遏止先前每年超過百億元且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
黃柏霖表示,經過不斷努力近年高雄財政逐漸正常化,去年已有盈餘償還一千八百萬元。不過好轉原因大部分借助低利率和國際大廠進駐效益,但一時利多不是永續財政該有的依靠,高雄現狀仍不敢期待償還巨額債務,只盼能持續平衡收支避免債務再擴大。
黃柏霖認為,陳其邁市長有很好的中央人脈希望善加利用多爭取計畫型補助,另外要走出財政困境市府要打破既有思維,節流並非少做事而是要想如何不花市府的錢卻能完成目標,如社會局的中低收入戶急難救助金,換個思維尋求民間企業贊助意外險的保額,如此一來有困難的市民同樣可獲得救助金,在限有的資源尋求最大的效益。
財政局專門委員吳秀員報告,現階段高雄財政以避免舉債為目標,配合開源節流政策積極向中央爭取補助,也不斷開發市有財產和土地價值、市地重劃、招商引資增加工業園區效益、鼓勵民間投資等多方改善財政。不過受既有結構性問題和承接十六億元的教育人員購宅津貼影響,截至今年三月底還是比陳其邁市長上任時多出十四點七億元債務。
義守大學副校長李樑堅教授表示,鐵路地下化綠廊道僅高雄車站和鳳山車站做商業開發其它皆為公園綠地實屬浪費。另外,教育局、警察局、社會局的支出依然龐大,很多學校受少子化影響其實都可以併校、撤校,里鄰單位也可以合併,這些都可以解省大筆支出。
樹德科技大學吳建德副教授建議,高雄很多場館可借鑒新加坡用服務吸引全球遊客為例,讓場館成立專責單位並訂定獎勵目標,擺脫主事者既有的照慣例、聽命行事心態,增加活動場次提高場館經濟效益,同時社會福利也要訂嚴格排富條款讓錢花在刀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