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直轄市定古蹟「閻錫山故居」,保留原有仿山西窯洞式建物樣貌,並推出「陽明山中的閻錫山」常設展覽,並於廿三日辦理開幕儀式,宣告故居修復完成並重新對外開放。故居建物保留了仿山西窯洞式的原有建物樣貌,並且推出「陽明山中的閻錫山」常設展覽,以「山西王」閻錫山的生命歷程為策展主軸,介紹這位戎馬半生,卻又心懷人文哲學思想的民國大員,邀請市民一同認識這位近代的重要歷史人物。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致詞時表示,前行政院長閻錫山一生歷經反清、抗共及政府遷台,幾乎經歷了所有中國近代重大歷史事件,其身分也不斷轉變,是地方軍事雄才、中央政府要員、也是重要的近代歷史人物。他同時特別感謝閻錫山昔日部屬張日明對長官故居六十餘年來的悉心守護,並感謝台北市閻伯川先生紀念會聯繫促成,以及閻錫山先生後代家屬將故居捐贈予北市府,讓古蹟能有更完善的文化資產保存及活化。

一九五一年建成的「閻錫山故居」,是跟著國民政府來台、曾擔任行政院長的閻錫山與其舊部胼手胝足所建造;故居共分為種能洞、紅磚屋二個部分,於二00四年公告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後,北市文化局共投入超過三千萬元維修經費進行建物修復,以保存閻錫山定居後所留下的的歷史氛圍。同時也授權民間出版發行閻錫山生前所藏的抗戰時期史料,作為近代歷史研究考據的重要史料,也讓大眾一窺閻錫山的珍貴著作。

文化局表示,閻錫山故居修復後,將閻錫山的起居空間規劃為五個展區,以呼應他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歷,展覽除了詳細介紹閻錫山與種能洞外,也由閻錫山人生的四個不同主要時期,包括在主政山西、中樞遷台、晚年生活及哲人書房的展場配置。仿山西窯洞的石造屋種能洞、可以做為防空洞使用具防衛功能的紅磚屋、取中西日三式建築特長所打造的建築,處處融合了閻錫山在經歷各個時局變動下的個人哲學思想,極具文化資產保存價值。
文化局指出,閻錫山故居在開幕後將委由中國文化大學營運,未來將會在故居內辦理閻錫山歷史文化脈絡相關的推廣活動、講座導覽及文物展示運用,也規劃串連草山?館、林語堂故居及中山樓等地方文化空間,連結各項資源及活動,向民眾介紹這座獨具特色的文化館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