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在地科技人才 北市3所高中AI專班共招收90人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因應資訊量爆炸及少子化社會,人工智慧成為提高工作效能及國家競爭力不可或缺的新興技術;為結合市府打造智慧跨域園區─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規劃,北市教育局規劃以該區中正高中、百齡高中及陽明高中等三校作為台北市高中科技教育種子學校,培育在地科技人才,打造經濟、教育機能完善的科技廊道。

為拓展台北市AI專班課程,教育局在一一一學年度新增在百齡及陽明高中各開設「工程技術應用班」一班,每班招收高一學生廿人;中正高中則依AI應用類別,原有「工程技術應用班」外新增設「商業應用分析課程專班」各廿五人,合計三校招收四班九十名高一學生加入。

教育局說,其中,AI專班以融入自主學習微課程及多元選修模式,於平日課後及暑期時段實施AI人工智慧應用課程。「工程技術應用班」則強調機器感官辨識及機器學習等資訊知能培養,讓學生成為未來台灣產業升級的重要推手,打造不只會「挑土豆」,更會調控成本品質最佳化原料配方、調整生產進度的自動化科技生產線;至於「商業應用分析課程專班」,則另外教授金融行銷、社群媒體、行銷智慧等課程,訓練學生數據分析應用能力,從商店的進出貨成本收益管控、商品放置,到廣告時段投放、消費群眾設定等商業決策,皆能發揮其所長,作出最有「利」的選擇。

教育局指出,北市AI專班課程設計,主要於高一進行數理加深及AI教育課程教學,高二進行專題實作課程,加強學生的AI技術應用能力。中正高中同學李孟修表示,學校的高一AI課程,強化自己邏輯思維能力,厚植人工智慧知能,讓往後數學、物理等理科學習無往不利。

選定「自動餐車」進行專題實作的中正高中同學林哲永則表示,為減少送餐染疫風險,特結合視覺辨識、AI決策等科技知能來設計專題作品;課程中內化台北科大的智慧車及西門子公司感應辨識等外單位課程知能,讓自己在STEM+課程實作上,更得心應手!

教育局表示,為推廣人工智慧教育,已在去年發布國小至高中全學層AI教育教材,並自一0八學年起在中正高中辦理AI專班課程計畫,與台大、台北科大及西門子公司等單位產學合作,設置AI教育「工程技術應用專班」。截至今年累計招收三個年級七十一位學生,一一0學年度中正高中首屆AI專班畢業生計廿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