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動物園白頸狐猴寶寶「依伍」4個月體重成長13倍

動物園會在育幼期間提供白頸狐猴媽媽一個獨立的空間,直到新生寶寶可以獨自採食的時候,才會開始進行混群。(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今年四月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出生的白頸狐猴寶寶「依伍」,現在已經將近四個月大了,體重成長十三倍;在學會自行採食後,已準備開始學習步入群體生活,由媽媽「白依」陪伴認識其他個體,姐姐「依珊」也出現友善幫忙理毛的行為。

經過近四個月時間的成長,動物園說非洲動物區的白頸狐猴「依伍」,體重已經從一百克迅速增加到一點三公斤,將近成年個體的一半重;藉由對動物的了解和日常行為觀察,保育員推斷「依伍」已經可以開始循序漸進的介紹其他個體認識。在剛接觸其他叔叔阿姨的時候,「依伍」出現明顯的躲避行為,媽媽「白依」就會立刻將太過好奇的個體驅離;在混群的過程中保育員透過觀察隨時調整,「依伍」正在漸漸學習和其他個體的相處方式,現在已經可以接受同母異父的姐姐「依珊」友善的幫忙理毛。

經過4個月的時間,白頸狐猴寶寶「依伍」體重已經長大到1.3公斤,將近成年個體的一半重。(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指出,白頸狐猴在馬達加斯加原生棲地內,是會獨自在樹冠層築巢育幼的靈長類動物,為了配合動物的自然行為,台北市立動物園在育幼期間會提供白頸狐猴媽媽一個獨立的空間,直到新生寶寶可以獨自採食的時候,才會開始進行混群,讓牠們回到群體當中生活。

動物園強調,依照每種不同動物因為本能行為的不同和原棲息的生態樣貌差異,園方在照養不同種類的野生動物時,不止要靠豐富的知識,還要以日常的觀察為基礎,累積經驗;白頸狐猴寶寶「依伍」,在經過幾次短時間的混群嘗試後,同母異父的姐姐「依珊」主動釋出善意,出現互相理毛的行為,相信「依伍」很快就可以進入群體到戶外活動場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