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為了強化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接軌國際監理趨勢,期交所在111年7月25日開辦店頭集中結算業務,假圓山飯店舉辦開業典禮,行政院長蘇貞昌、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發言人羅秉成、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中央銀行嚴宗大副總裁、美國在台協會、英國在台辦事處及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等外國駐台單位、美國商會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以及國內外各金融機構高層皆參與典禮,共同見證我國店頭衍生性商品市場的新里程碑。
期交所吳自心董事長表示,為了掌握我國金融市場核心系統關鍵技術,期交所捨棄外購系統,選擇自主開發,整合15個模組建構店頭結算系統,克服艱辛困難,在院長見證下,正式上線運作,開啟我國店頭衍生性商品市場新頁。今日起,規模龐大的店頭衍生性商品交易將分階段逐步就近於國內集中結算,減少金融機構作業成本,並降低市場系統性風險,強化我國金融體系之韌性。除此之外,期交所更持續向美國、歐盟、英國、加拿大等國申請合格集中結算機構資格認可,吸引外資參與我國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
店頭交易是在交易所場外進行的交易,通常是金融機構間議價成交,或由經紀商作為中間人,用電話或網路等方式,向想要買賣的客戶詢問可以接受的價格與交易條件,最後由經紀商撮合買賣雙方成交。由於店頭交易的衍生性商品較為複雜、財務槓桿較大,而且商品買賣關係常常相互連結,當一方違約時,可能引發連鎖骨牌效應,影響金融市場穩定,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即是如此。
透過店頭集中結算,可以將買賣違約風險轉移到期交所,原本買賣方間的債權債務關係,將變成期交所與買方及期交所與賣方間的關係。交易人不需要再面對各種不同風險的交易對手,只需要面對期交所,可以簡化風險管理作業,降低成本。
每個集中結算契約價值都是由期交所每天依市價進行評價,辦理損益收付與風險管理,可以即時掌握每個參與者的風險狀況,提早示警;即使有人違約,透過期交所的財務防衛資源,也可以吸收違約衝擊,避免風險持續擴大,引發金融危機。
對金融機構來說,依金管會規範,提交至期交所集中結算後,在計算交易對手信用風險應計提資本的時候,只須要2%的風險權數,可以有效降低資本計提,提高資金運用效率。而且以往國內金融機構通常是透過倫敦結算所(LCH)等國外結算機構進行集中結算,費用很高。隨著期交所推出店頭集中結算機制,實現金融服務在地化,業者可就近在國內進行集中結算,將大幅提升結算便利性,並降低結算成本。
結算機制是金融體系的中樞神經系統,只有確保結算順利,才能建立交易信心,讓市場蓬勃發展。期交所建置的店頭集中結算機制,除保障國人交易安全、降低金融業者成本外,更營造有利的交易及避險環境,可望進一步吸引外資進入我國市場,提升國際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