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位高階主管經驗交流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中道領導文化總會、永續國際顧問公司與中華公司治理協會,二十九日於台北喜來登飯店舉辦「ESG企業主∕永續長∕CXO班」,與來自全台近五十位企業高階主管共同研討因應ESG潮流的對策。
研討會首先由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陳樹理事長以「企業與綠色金融」為主題做課程的破題。隨後由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教授以「企業因應淨零排放:3W1H」,讓與會者對ESG有一個系統性的概念;接著,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 Taiwan)鮑伯宇副總經理談企業ESG轉型攻守策略,讓學員認識ESG轉型的策略路徑;前內政部長,也就是台灣大學李鴻源教授談「清潔生產與零碳循環經濟」,是學員在應對ESG議題時必須知道的轉型趨勢。最後由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盧瑞彥理事長從「品質」的觀點來看ESG,對課程做個總結。

體系轉型才能淨零排放
陳松興指出,末日冰川剩餘冰架可能於五年內,由隱藏基底裂縫帶開始斷裂。最終崩潰全部融化,將導致海平面上升六十五公分。地球系統變化大西洋環流減弱,世界珊瑚礁大規模死亡,西南極冰蓋冰層損失增加兩倍,持續暖化,系統達到崩潰的臨界點,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重大轉變。溫室氣體是暖化主因釋放到空氣中的CO2中有百分之六十五至八十會在二十至二百年內溶解到海洋中。其餘的去除過程較慢,有些可長達數十萬年。
陳松興表示,悠關地球及人類未來,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結合調適才能限制氣候變遷風險。即使停止溫室氣體排放,氣候變 遷也將持續影響數個世紀,不可逆轉的風險增加。全球暖化目標限制在一點五至二度C,其實仍不安全,高於近一萬一千七百年來人類居住的全新世時期的溫度。全球約需三百五十兆美元從事綠色投資,以便將暖化限制在一點五度內綠色投資不會實現所需的根本性變革 只有體系的轉型,才能實現公正和成功的低碳轉型。
推動上市櫃公司碳盤查
鮑柏宇表示,人類的經濟活動讓氣侯發生改變「科學基礎數據」是讓人信服的重要依據,淨零碳排國際趨勢從全球共識、國家目標到具體貿易機制,淨零碳從趨勢逐步發展至現今帶來實質影響,國際新興CBAM「碳邊境稅」議題,國內各界共識國內徵用專款專用加速產業低碳轉型降低產品碳含量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我國應儘速規劃碳定價,與其讓他國課徵,不如在國內收。
鮑柏宇指出,推動上市櫃公司碳盤查,金管會預計於二0二二年三月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目標係配合政府二0五0淨零碳排目標,訂定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資訊揭露時程,俾利企業遵循及訂定減碳目標,並配合政府減碳計畫,透過上市櫃公司串聯供應鏈,以達企業永續發展。

零碳循環經濟永續經營
李鴻源則對台灣綠能發展提出看法,看天吃飯不足恃,善用優勢才是台灣機會。以政府創新角色創造社會合理性、讓綠能減碳成為兩岸協作新題目、由IT轉向ET讓能源議題,可以變成台灣機會。
李鴻源說明,「二0三0年議程」包括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和一百六十九個細項目標,內容包括可持續性的三個面向─社會、經濟和環境。以提供糧食安全、營養、永續性農業、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與管理、保護基因資源,達目標全面性整合之願景。
任家治強調,環境構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Q7) 產業若想好好管理溫室氣體,便需要瞭解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減排計畫、排放查驗和排放交易。以產業作為基本要求架構,進行溫室氣體盤查的設計、發展、管理及報 告之原則與要求等事項。(Q8)從產品的原料、製造、配送銷售、使用到廢棄物處裡有五個階段;在整個生命周期過程,針對直接或間接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提出具體減量計畫。盡可能找出各階段能夠減少碳排放的機會。
任家治強調,隨著國際溫室效應的影響,氣候暖化已成為地球所需要面臨的巨大挑戰,以生命週期架構碳足跡量化流程,對於產品而言,這包括各種生命週期階段的分析,從原料的提取和加工、製造、配銷,到產品使用階段和產品壽命終止階段之處理方式,藉評估方法掌握其產品供應鏈之溫室氣體排放行為,並設法找出製程改善與節能減碳的多重商機,以緩解未來碳關稅制度之潛在衝擊。
紮實課程 培訓ESG人才
主辦單位表示,今後會繼續開辦各種企業落實ESG人才的培訓班,例如「ESG永續管理師實作班」,課程內容包括「溫室氣體、碳足跡盤查與實作」、「提升社會影響力」、「推動公司治理」、「永續報告書撰寫」、「節能省碳,提升公司獲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