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露與蠔油>茶餐廳 乾炒牛河還是出前一丁?

 ■張蘊之
 茶記(茶餐廳),是香港打工仔的好朋友。早餐、午市、下午茶、晚餐、宵夜,從清晨到午夜,一份餐點加一元,就能外送到辦公室。
 香港的晚餐吃得很晚,八點多九點才開飯,我常餓得胃痛。在高雄讀大學時,我已養成五點多吃晚餐的習慣,最遲七點半,但通常五六點的時候已經「頂不順」,因此手邊常備各種零食,用以應付難忍的飢餓。
 幼時常聽爸媽說,在香港,人們會吃下午茶。我記得台灣的下午茶是九零年代興起的,要在時髦的咖啡廳或英式茶館才吃得到,通常是蛋糕、餅乾或簡單輕食。爸爸說,香港的茶餐廳下午茶有香滑的奶茶、鴛鴦,烤得酥酥的菠蘿包夾一塊冰凍牛油,那熱氣將牛油表面微微融化,一口咬下去,那滋味香得不得了。可惜這些事物對我而言都是「傳說」,茶餐廳出入份子複雜,長輩並不允許我去。
 一直到大四,我才第一次踏足香港的茶餐廳,吃一頓餐蛋三文治當做早餐。那時幾乎整份菜單都看不懂,西冷、奄列、利賓納、菜蜜,究竟是什麼?搭配特飲要加錢,但什麼是特飲?常餐和特餐又有什麼不同?那是沒有智慧型手機和google的年代,還是害羞少女的我,望著凶神惡煞般的服務生,什麼也不敢問。
 到香港工作後,由於常常要準備晚上七點舉辦的活動,出餐快速又能外送的茶餐廳成了唯一選擇。公司櫃檯有一本檔案夾,收納公司附近各家餐廳的外賣紙(菜單)。下午四點半,我便去把那本檔案夾拿來,看看哪些同事也需要,大家一起點餐。
 下午茶時段一直到六點,在六點前點下午茶,不只價格較便宜,還附送飲料。有趣的是,下午茶的選項繁多,除了輕食類如雞翅、薯條、菠蘿包等,乾炒牛河、星洲炒米、揚州炒飯等「正餐」也名列其中,湯麵類則有公仔麵、出前一丁等泡麵可選擇,搭配午餐肉、火腿、腸仔、蛋,增添飽足感。要吃飽的話,炒麵炒飯是最划算的選擇,我的無數個夜晚,都仰賴這些外賣支撐漫長的加班時光。
 要論健康,茶記的餐食肯定談不上,高鹽高油,還有大量的味精、雞粉、化學調味粉。不過,香港工作步調快速倉皇,令人實在無暇顧及飲食的品質。但求止饑,在精神緊繃的高壓下又能刺激味蕾,達到一定程度的「療癒」效果,其他都不重要了。
 相對於貴婦優雅閒適的下午茶,茶記的風格反映了香港的搶快文化:「不用急,最重要要快!」即使在店內用餐,併桌、趕客,也都是理所當然。記得有一次加班到晚上十點多,我走進一間茶記,詢問他們幾點鐘關店?收銀員竟微笑對我說:「不用急,十一點半才關,只是廚房再十分鐘要收了。妳先坐下點餐,放心慢慢吃。」我差點當場落淚,在香港每日搏命,第一次聽到「慢慢吃」三個字。
 好好吃頓飯,原來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