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鳴山五年千歲五年大科啟動與文化資產教材發表

馬鳴山五年千歲五年大科啟動與文化資產教材發表。(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褒忠鄉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是傳承百餘年的縣級無形文化資產,由褒忠及東勢五股十四庄,每十五年輪值一次。主委章金樹說,為弘揚五年千歲文化及深化信眾、學童對文化的認識,特編輯出版「五年千歲文化資產教材,十三日舉行發表後提供國小課程使用。

馬鳴山五年千歲五年大科暨文化資產教材發表,昨日由主委章金樹、鄉長陳建名、文觀處文資科長張力元等舉行啟動儀式;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為台灣重要無形文化資產,儀式範圍北起彰化、南至台南,高達五百個以上自然聚落,活動從農曆九月起,農曆十月進入最高潮,此次特與隨香地圖及台灣宗教與民俗文化平台合作,將在每個前來請王的香庄神轎上安裝GPS,提供即時位置與路線提供信眾最新資訊及供學術單位後續分析研究之用。

馬鳴山五年千歲五年大科啟動與文化資產教材發表。(記者陳正芬攝)

馬鳴山鎮安宮主委章金樹說,為弘揚五年千歲文化及深化信眾與學童對五年千歲文化的認識,特編輯包含教師手冊、課本與教材等出版的「五年千歲文化資產教材」,於五年大科期間出版提供國小課程使用。教材由長期進行地方文化教育推廣的洪麗雯、李思諭老師負責編輯,政大華人宗教研究中心洪瑩發博士配合提供研究資料,並邀請對相關教育推動專家學者提供意見。

今年五年大科最盛大儀式在農曆十月最後三日的三朝祈安清醮,包括褒忠、東勢及各香庄也會在聚落進行犒軍與贊普等相關儀式,因其民俗文化之重要性,台灣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師生將組隊前來紀錄,預計有來自日本慶應大學、馬來西亞等地學者前來參訪,足見五年千歲獲得台灣與國際學界之關注,也歡迎各地信眾一起來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