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黃柏霖十四日表示,針對高雄屋齡超過40年以上的38.6萬戶住宅,不分透天、公寓、大樓等建築類型,建議市府應落實「普查、列管、追蹤、處理」的建築管理四步驟,加強公權力介入老舊建築物的都市更新。
黃柏霖強調,尤其針對經確認耐震設計標準較低,具居住安全上有疑慮的老舊住宅,提出具誘因如各種都更容獎、公益性跨區區段徵收、跨區重劃等政策工具,藉此提升重建效率,更應定期檢視政策工具實施效果,隨時調整彈性促進政策的落實。
黃柏霖表示,,我國整體住宅政策係基於憲法保障國民基本人權的精神,結合政府與民間資源,在健全的住宅市場、合宜的居住品質、公平效率的住宅補貼與社會住宅的規劃下,使不同所得水準、身心機能、性別、年齡、家戶組成、族群文化之國民,擁有適居且有尊嚴的居住環境。
他說,住宅的總量供需與價格變動,經常是民眾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但屋齡指標同樣關係到一座城市的住宅健全發展,甚至攸關民眾的居住安全問題。
黃柏霖提到,還記得不久前的城中城大火事件嗎?因為此事,才讓政府部門全面展開老舊複合用途建築物盤點。城中城大火致災原因,除了人為因素,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本身屬於複合式型態的老舊大樓,根據內政部統計,六都超過30年的住商複合式大樓加起來逾200棟。
黃柏霖指出,高雄目前的110萬宅數字中,屋齡20年以下約有25萬戶,占22.85%;屋齡20至40年約有46萬戶,占42.02%;屋齡40年以上約有38.6萬戶,占35.14%。數字與比例與其他縣市相比,並無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