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國民黨新竹市長候選人林耕仁十四日召開記者會,痛批新竹市政府的表面「飾」政。林耕仁指出、新竹市府在一百零七年砸了二千四百多萬,建置的公道五入口意象,現在卻被樹叢遮起來,難道是見不得人?他並質疑市府沒經費設置埔頂三路與慈雲路空橋,卻把竹科回饋金拿去做公道五的入口意象,難道入口意象比市民的安全還重要?
林耕仁指出、市府於一0七年曾提出在埔頂三路與慈雲路設置空橋,拖了三年沒下文,到去年才說、所需五千萬經費向中央營建署爭取補助,但未獲同意。他並質疑、慈雲路空橋攸關行人與學童往返通勤的安全問題,市府找不到補助,但卻把竹科回饋金拿去做被民眾嫌到不行的公道五入口意象。
新竹市議員鍾淑英在記者會中也針對竹科回饋金問題指出、依照「科學園區管理局補助地方政府建設經費處理原則」,園區管理局於年度預算中,編列園區廠商營業額千分之零點三以下之金額,作為地方建設補助經費,但新竹市十二年來最高僅獲四千六百二十萬元補助。

林耕仁表示、一一0年度新竹科學園區廠商的營業額約一點五兆,按照規定、新竹市縣市政府應有四、五億元的補助經費,再依新竹縣市各為四十五趴、五十五趴的分配比率,新竹市應該有二點四七億元的經費補助,但新竹市僅獲得四千六百二十萬的地方建設補助,差距甚大。
林耕仁說、新竹科學園區的廠商從民國九十二年的三百六十九家一路成長至一百一十年的五百四十八家,園區建設從未停止,而且伴隨園區廠商所成長的交通紊亂與環保等多項問題也不斷浮現,補助金額不但不應減少,而是應該提高到補助的上限。
林耕仁補充、立委鄭正鈐在立法院多次向國科會爭取,呼籲政府應依照「科學園區管理局補助地方政府建設經費處理原則」的最高補助比例,提高目前的補助金額。
林耕仁說、竹科越發展,其實對於周邊產生的問題其實越大,交通問題就是如此,而新竹市獲得的補助與中央訂定的標準相距甚遠,為了爭取新竹市建設,地方與中央要持續合作,國民黨議會黨團將與鄭正鈐立委共同努力,積極爭取到補助的最高上限才是符合新竹市民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