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縣府為讓斗六市未來發展更具整體性,一一0年向文化部爭取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獲補助經費辦理「雲林縣治行政公署建築歷史現場活化計畫」,以雲林溪ㄇ字型所圍繞的斗六舊城軍警政建築群為核心整體規劃執行,透過論壇及工作坊辦理,凝聚舊城核心範圍,探討未來城市及文化治理方向。
四日下午第一場論壇「舊城區在那裡?台中市舊城區與雲林斗六舊城區的對話」,由計畫主持人李謁政院長引言,揭述「斗六城鎮誕生與發展歷程」,接續東海大學建築學系蘇睿弼助理教授分享長期投入臺中市「中區再生計畫」發展歷程,講述舊市區建築活化與街區再生經驗分享。
文觀處長陳璧君指出,斗六從清代迄今一直是雲林縣治所在,也是首善之區,隨雲林溪流域的掀蓋,圍繞在周圍的軍警政建築群及附近雲中街、太平老街等,形塑出完整的斗六舊城樣貌。

陳璧君表示,為凝聚公民參與能量及對舊城未來期待,計畫辦理三場論壇及一場工作坊。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分享在地文化保存推動經驗,從文化治理到城市治理的面向,引發更多產官學研民的參與討論,讓未來城市規劃與設計能建構在歷史紋理基礎上,以文化保存為底韻,產出未來可供參考的行動方案。
此外,透過雲林與台中經驗的交流分享,彼此對話、學習,藉由他山之石讓更多人了解雲林斗六舊城地所蘊含在地文化內涵與激發文化意識,更多論壇及工作坊資訊,請上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臉書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