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以「在餐桌上,一勺部落佳釀,一飲地方風土」為主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縱谷原遊會—餐桌上的部落旅行」,今年以「部落佳釀」為主題,端上由時間慢慢熬成的風土滋味,成就一個個部落緩緩挖掘,一起重新整理文化脈絡,一起製作酒麴,再分別熟成各自部落特色的佳釀,活動將於十二月三日於織羅部落進行首場,延續至十二月十一日以支亞干部落壓軸。
縱管處長郭振陵表示,今年活動共有五個部落六個場次,除了可以品嚐到五部落共同酒麴製作的酒麴,各自使用紅糯米、糯米、紅藜、小米等不同穀物配方所發酵出來的佳釀外,不同部落也在餐席內容、文化分享、體驗活動上有精彩的推出。
太巴塱部落的「紅糯米田野餐桌」會品嚐街巷傳香的珍貴食材紅糯米、用米麴、做成佳釀以阿美廚藝教室的方式,帶大家邊吃邊玩,餐席間準備了以全雞包覆酒釀辣椒、香蘭葉等各式阿美香料,再用炭烤直火悶熟的酒釀辣椒雞,端上餐桌瞬間香氣噴發,吮指回味。

織羅部落的「稻田腳印餐桌」將帶領遊客體驗部落傳統豐年祭中「深夜的呼喚」活動,配上自己手做的情人袋,學習阿美族傳統歌曲與舞蹈,努力獲得耆老們的讚賞,贏得珍貴的佳釀。
永康部落山頂獵寮中觀看花東縱谷壯闊大景的「獵人野食餐桌」,體驗布農獵人從山林歸來,彰顯豐收的「報戰功」,在月色與火把的溫暖與山林的清冷中,帶出部落飲食文化的另一面貌。
延續去年廣受好評由「崁頂部落」推出的「月光下小米鞦韆餐桌」,以「夜間氛圍」x「微劇場」為賣點,今年以婦女「釀製」的場景為主,一窺不外傳的家族配方與秘密。
今年新加入的支亞干部落以「耕吧樹洞餐桌」為題,本場餐桌是一場強調親自動手的一場共創餐桌,遊客會跟著青年文學獎作家Apyang走讀部落巷弄,這場不設限的餐桌,既傳統又創新,有太魯閣族傳統宴席料理如香蕉飯、芋頭糕,也有融合鄰近鳳林小鎮的客家風味,邀請遊客共同探索未知,透過參與、手作一起打開樹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