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三利除三害」 嘉縣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

經處理後的畜牧廢水可回歸農地當肥分,資源回收再利用。(記者張翔 翻攝)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政府重視畜牧環保問題,一0四年起配合環保署積極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政策,藉由廢水回歸農地,明顯改善許多長期畜牧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縣長翁章梁十四日前往視察轄內最早推動畜牧沼氣發電,又經歷失敗後浴火重生的張林素梅畜牧場,向外界說明任內這幾年的資源化推動情形。

翁章梁表示,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符合未來循環經濟趨勢,又可「興三利除三害」,第一利為水資源回收利用,經處理後的畜牧廢水即可回歸農地當肥分,若遇枯水期可疏解灌溉用水短缺的燃眉之急;第二利為沼氣發電,畜牧廢水厭氧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含甲烷是溫室氣體之一,轉為發電將有助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三利為可部分取代化肥使用,有利嘉縣推動有機農業。

除三害的第一害是降低畜牧業異味陳情,畜牧廢水經「厭氧發酵」再利用可去除異味;第二害則是改善河川水質,畜牧廢水回歸農田可大幅降低排放至河川的污染量;第三害減少農業廢棄物,畜牧業產生的固體沼渣經堆肥也可製成肥料或混合廢水進行沼氣發電,減少任意棄置所產生的環境問題。

推動成果豐碩,環保局簡報說明,這些年包括畜牧廢水資源化家數成長二點四倍、施灌水量成長一點四倍、施灌農地面積成長一倍達六百三十公頃;目前嘉義縣每年核准施灌畜牧廢水量達一百六十萬公噸為全國第三,相當於可節省四十公斤裝台肥五號約二點二萬包,更讓農民減少七百二十六萬元的化學肥料及一百七十八萬水污染防治費支出。

另外沼氣發電最大發電量每年一百七十七萬度、換算售電約九百萬元,所發電量可供四百六十個小家庭用電需求,相當於九十公頃造林的減碳效益,對畜牧業來說同時兼具開源節流循環經濟效益。

張林素梅畜牧場配合政策,陸續將場內畜牧廢水直接施灌自家農田並將固體糞渣以無臭方式堆肥,畜牧場內完整呈現沼液沼渣處理到最終再利用的一貫化流程,目前已成為嘉義縣推動畜牧業循環經濟示範場,更徹底改變過去畜牧場又髒又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