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厝港濕地捕鰻漁業創意設計賽龍華「收穫鰻滿」奪銅

許厝港濕地捕鰻漁業創意設計賽 龍華文創系「收穫鰻滿」奪銅。(龍華科大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由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舉辦的一一一年度許厝港濕地捕鰻漁業設施創意設計大賽,日前舉行隆重頒獎典禮,龍華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與數位媒體設計系學生施力桓、徐匯華、邱詠絜及姜新麒,在系上老師林念鞍指導下,作品「收穫鰻滿」榮獲銅質獎;而學生邱郁媚、陳擁幸、許育嘉、許哲偉之作品「海上精靈」亦獲得佳作肯定,同學們對地方景觀文化的熱衷,透過自我要求與努力,獲得亮眼成績,表現相當出色。

桃園市大園區的許厝港濕地為國家級重要濕地,桃園市府結合美化公共空間並鼓勵藝術創作者進行創作設計,藉以推廣公共藝術及鼓勵民眾參與深化美學涵養,並以「守護海岸環境,新舊兼容並蓄」為主題 ,透過打造具文化特色的創意鰻苗架設計,期以藝術創作為媒介,重現消失的鰻苗文化,啟發民眾對生活場域重新認識。

龍華科大師生團隊榮獲銅質獎作品「收穫鰻滿」,團隊將許厝港的鰻魚架,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寶特瓶瓶蓋,以拼貼的方式拼湊出海浪意象,以瓶蓋為主體呼應環保精神,並透過拼貼方式,讓寶特瓶瓶蓋不再是廢棄物,提升其價值。

而獲得佳作的「海上精靈」,思考著早期人們在這片濕地上過度捕撈,以及海洋污染影響著生態環境,使得捕鰻魚討生活越來越不容易,捕鰻文化也因此慢慢失傳與沒落,團隊因此使用繽紛色彩,來點綴海岸景色,讓人們看見這裡曾經的印記,藉由大量海與天的藍色,讓鰻魚架融入環境,鰻魚苗架綁著彩色廢棄浮球,並畫上鰻魚苗般的眼睛,讓漲潮時,像是鰻魚浮在海上的可愛模樣,如同精靈般帶領人們重回這片溼地當初最美好的模樣。

指導老師林念鞍表示,在帶領同學競賽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有趣知識,要隨時注意天氣,要觀察風向,還要學會研究潮汐,特別是漲潮和退潮的海平面落差好幾公尺,若在漲潮時後去施工,會相當危險。不過,藉由夥伴的相互打氣,共同解決問題,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豐碩的設計成果,不但是最好的學習,也藉此培養同學,獨立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