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板橋區湳仔溝過去有「黑龍江」之稱,為民眾詬病;但近年在市府水利局戮力整治,透過水質改善、植栽種植、友善環境的經營管理,使原本髒臭的臭水溝蛻變為生態的新樂園。水利局並自一0九年著手生態調查,至今湳仔溝的生物多樣性紀錄已達一四0種,特別是動物種類增長五十%,證實湳仔溝環境改造及生態復育的成功。
水利局表示,湳仔溝生態調查包括溝水、陸域生態,及蒐集流域內的鳥類、兩棲類、魚類、核心昆蟲(蝴蝶與蜻蜓)等物種、族群量等資料,至今年十月調查成果顯示,湳仔溝的生物多樣性紀錄已有五十八種植物及八十二種動物,搭配尊重生物生長模式的治理,預期未來將有更多的生物將使用湳仔溝成為新興的新北都會綠廊。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湳仔溝汙染整治工程完成,加上堤坡渠底綠美化後,不僅惡臭沒了、水清了、生態更是回來了,現在除了有水域性鳥類飛入外,三級保育類紅尾伯勞及台灣特有種鳥類台灣藍鵲皆有出現,而被稱為溪流藍寶石的翠鳥也是這裡的常駐鳥類;另河道內的中島設施及河岸綠色植栽孕育濕地生態,讓造訪的水鳥有一塊喘息的棲地,也吸引蝴蝶如鳳蝶、粉蝶、弄蝶、灰蝶、青紋細蟌等生物到來,成為湳仔溝的新居民,連水質很挑剔的青蛙也成為生態綠廊的一份子。
水利局表示,湳仔溝整治有成讓溪流生命力恢復,並提升湳仔溝流域的居住環境品質,歡迎大眾來這裡利用這條生態廊道悠閒地散步、騎腳踏車,看見蝴蝶翩翩飛舞、蜻蜓穿梭草叢間,喜迎翠鳥築巢定居、聆聽澤蛙鳴唱,營造人與自然共好的宜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