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天災救助預算不敷支用成常態 陳吉仲:地方確認才公告 依統計數據撥款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審計部要求農委會檢討災損救助發放,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七日表示,有些建議是長期的問題,如休耕卻領救助比例已變低;地方確認符合災損,農委會才公告,非由農委會執行受理申報及發放;農糧署署長胡忠一則說,第一線人員沒有犯意動機,此事嚴肅,不能擴大成全台如此,會跟審計部說明。
審計部查核去年到今年六月農委會補助農業損失情形,發現農委會核發天然災害救助預算不敷支用、超支併決算成常態,且有水生作物也核發、核定災損補助面積大於土地登記面積等事,要求農委會檢討。
陳吉仲指出,必須就制度、執行、政策三方面說明,首先行政院每年編列十七、十八億元預算作為天然災害現金救助使用,但是氣候變遷影響下,每年都超過此金額,趨勢上是增加的,後續會盡量讓金額編足,惟天候變化是很難預測的。
他並說,執行有一定程序,相關單位包含農委會的農漁畜單位及場試所,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農政單位及鄉鎮區公所,都要派代表共同參與確定符合天災現金救助,農委會才會公告;公告完之後,鄉鎮區公所還要在農民申報後確認損失有沒有百分之二十,才會執行,不是由農委會執行發放,農委會是最後核定統計數據後直接撥款。
胡忠一則表示,這是很嚴肅的問題,不能擴大成全台都如此,第一線公所的工作人員非常辛苦,經常一個人要辦理受災農戶的申報,還要勘查、呈報縣市政府等,他分析原因可能包含出現時間差,或是電腦圖資辨識出現落差所致,他相信沒有人會故意放水發給農民。
胡忠一重申,審計部根據電腦資料、數據判斷,已經盡他們的責任,但是沒有農委會相關實務專業,災損現金救助、低利貸款認定不限於農糧作物,還有畜牧、漁業,農委會會跟審計部進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