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台東史前人類所使用的食物有那些,國立台東大學副教授蔡進士帶領的團隊,歷經一年時間的訪談研究,有初步的成果展現,十四日在卑南遺址公園舉辦台東史前特餐發表會,希望未來能技轉給餐飲業者,為台東注入新的旅遊吸引力。
距今二萬五千年長濱文化與距今三千五百年前卑南文化,是目前所知台東史前文化主要代表。東大研究團隊聚焦於「美味料理說故事」,希望透過當代的餐飲體驗,讓遊客了解史前的台東文化。
研究過程中,訪談史前館的考古人類學家,從出土的各式石器、陶器,到已發現的生物遺骸、植物遺留等,據此推論出史前人類所使用的食物及食材,並邀請餐廳主廚擬議出史前特餐的菜單。
史前特餐以仿古方式,料理出九道菜,取其遙想「久久」以前史前人類在此可能的飲食習慣,勾勒出台東史前人類的飲食文化。
菜單以考古中所發現的「焦」為主要發想,例如焦烤山豬肉、秈稻薏苡甜糕、和稻鍋巴餅、鬼頭刀生魚片、爐烤鬼頭刀、烤山豬肋排佐鹽膚木果鹽,等料理,以及小米酒。

根據考究,在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出士的許多陶器,其中已有祭祀陶的習俗,據此推卑南文化人可能已有釀酒技術。另原生種羅氏鹽膚木果實,古時沒有鹽巴時可代替鹽使用,豐富豬肋排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