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改場打造原民作物保種天堂

火蔥為原住民預防感冒所利用的作物,經學者細胞試驗具有調節免疫的效果。(花蓮區農改場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保種為行政院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長期投入執行的工作,蒐集保存轄區內重要作物的種原,如水稻、金針及山苦瓜等,並育成多個原民特色作物,如紅糯米水稻花蓮二十二號、苦瓜花蓮一至七號等。花蓮農改場表示,目前保種方向以特有蔬菜及豆類兩類為主,今年起加強原民作物的機能性功效與應用分析,並運用原民作物的氣候調適韌性,打造原民作物保種天堂。

東大門夜市原住民一條街上的原民料理餐廳陳列的各式季節性野菜.。(花蓮區農改場提供)

農改場指出,花蓮縣為臺灣原住民最多的區域,內有阿美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布農族及賽德克族六大族群,蘊藏豐富的原民作物種原與農耕智慧,例如阿美族的食用野菜經驗、布農族的豆類耕作文化等,亟具在地特色及保存利用之價值。

花蓮區農改場蒐集的種原繁殖體以種子為主,部分須利用扦插或種球進行繁殖,在原民作物保種圃中,目前蔬菜類蒐集到火蔥、蕗蕎、苦茄、雞心椒、小米椒、黃麻、土人參、巴蔘、糯米糰、番杏、山芹菜、刺芫荽、鐵砲百合、落葵、地瓜葉(紅)、地瓜葉(綠)、芋頭(紅梗)、芋頭(綠梗)、紅藜及苦苣共二十種。豆類有白鳳豆、鵲豆、翼豆、八月豆、米豆共五種。建立繁殖與留種相關的技術,並輔導光復鄉太巴塱部落建立保種示範圃及栽植作業,同時研究原民野菜的機能性功效。

阿美族常利用的苦茄。(花蓮區農改場提供)

農改場表示,原鄉部落的野菜,是經由大自然長時間演化而選擇出最適應當地的物種,部落當地的物種可能具有較佳的環境適應力及抗逆境能力,亦可能具有尚未被發現的機能性成分可供利用。原民野菜對氣候調適能力強,能週年穩定對內外提供農產,可扮演諾亞方舟的角色,儲備疫情、乾旱與地震等災難所需的食物、種子或種苗等緊急救助資源。

農改場強調,近年在疫情環伺下,許多具提升免疫力的機能性野菜具強身保健之效,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特色品項。例如花蓮縣月眉村特產的火蔥,在阿美族人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傳統智慧,認為可用於預防感冒,經花蓮農改良場委託各大學學者以免疫細胞測試之後,發現具有免疫調節的效果,將積極開發火蔥其他的機能性功能。

此外,轄區內重要作物如山苦瓜、金針、黃芩、紫蘇…等作物的機能性功效,花蓮區農改場也將持續探討開發,讓原鄉部落可藉由產品加值的利用而提升作物產值。

即時

柯志恩邀教育部次長林騰蛟會勘鳳陽等四所國小 盼中央...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國民黨立委柯志...

壽山動物園救護二隻領角鴞幼鳥寶寶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觀光局五...

瓜瓞綿綿、絲絲入苦 瓜果嘉年華繽紛登場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今年以苦瓜和絲...

《懸疑驚悚小劇場第六十一集—人生唯一的自由,只有自...

本報訊 為豐富生活性、藝術性內容,中華新聞雲...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