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土水修造技術」存者蘇清良 榮列文化部「人間國寶」

高齡八十六歲的「良伯」蘇清良,獲文化部公告新增認定為「土水修造技術」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參與文資修復案例超過三十件的蘇清良,獲文化部公告新增認定為「土水修造技術」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也成為高雄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首位榮列「人間國寶」的保存者。

別稱「良伯」的蘇清良,高雄湖內人,十六歲拜師學習傳統民居建築與土水修造技術,從事土水作迄今逾七十年。前期主要承造傳統民宅和廟宇、現代住宅施作,直到一九九八年以參與修復臺北公會堂為契機,展開長達二十餘年的文化資產修復經歷。

蘇清良司阜曾參與過的文資修復案例超過三十件,遍及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屏東各地,包含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國定古蹟新竹州廳、國定古蹟霧峰林家、高雄市市定古蹟鳳儀書院、國定古蹟恆春古城等。

其中,作為鐵道部修復工程的泥匠主要匠師,此案被蘇清良視為最具挑戰性也是最引以為傲的作品,開幕當日與夫人蘇謝英受蔡總統接見,他說「我做土水,一輩子也沒想過會和總統講話」。

蘇清良經驗相當豐富,且持續進行技術傳承教學,高雄市政府在二0一獻年登錄「土水修造技術」項目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認定蘇清良為保存者,二0二二年由文化部新增認定蘇清良為重要保存技術保存者。

高齡八十六歲的「良伯」擔任抹壁、鋪瓦傳習課程講師,帶領學員完成崇聖祠後方建物整修;他擁有一身技藝,堅持匠人手藝,持續一步一腳印參與臺灣文化資產修復工程與教學傳承,在文化資產修復工作場域上,用心且全力以赴,「人間國寶」的殊榮,為「良伯」超過七十年,且仍在持續中的土水作生涯下了最好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