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行政院環保署與海巡署合作進行淡水、台中及台南三處領海空氣品質調查,發現若能降低進出港船速,將有助於二氧化硫等汙染物排放量;未來會依此次調查加嚴相關空汙標準、並檢討排放清冊。
環保署去年十月起與海委會海巡署合作,針對淡水、台中及台南等三處領海進行PM2.5(細懸浮微粒)、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等重要空氣汙染物背景值調查,並於十日公布結果。
環保署表示,此次調查是針對海域背景汙染汙度,因此有考量風速、風向並排除船舶自身排放等,可做為大氣環境資訊,也可進一步評估船舶排放的影響。
由於船舶燃燒含硫油品,主要排放物是二氧化硫,另外內燃機的引擎可能會產生氮氧化物,因此本次調查以這兩項為主。
根據調查結果,以北部淡水為例,二氧化硫平均濃度為零點六八ppb,相較於鄰近陸地上淡水測站的一點三七ppb,顯示海域的擴散條件好,也讓空氣品質較陸域更佳;另,淡水港區出口處測得的濃度為十五點三二ppb,遠較離岸五海里外的平均濃度九點五五ppb來得高。
環保署指出,一般船速在海面移動速度約二十節,但若在進出港時能降至十二節,耗能及空汙排放最低,進出港約減排四至六成;至於是否會修法制定船舶出入港移動速度,則需要再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