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狂蟻威脅陸蟹生存 墾管處防治初見成效

墾丁國家公園防治黃狂蟻展開液態餌劑噴灑。(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墾丁國家公園是國際知名的陸蟹寶地,因黃狂蟻入侵造成了園區陸蟹的生存危機!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經過六年的防治,發現香蕉灣地區黃狂蟻族群密度已有下降趨勢,初步已見成效!

俗稱黃狂蟻的長腳捷山蟻起源於南亞,是惡名昭彰的全球百大入侵生物,它們隨著人類的經濟活動入侵到世界各地並造成嚴重的生態危害。

墾管處自一0六年起委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林宗岐教授團隊進行黃狂蟻調查工作,發現黃狂蟻在墾丁國家公園園區內香蕉灣、砂島、湧泉區及港口的陸蟹分布熱區,已經出現有較高族群數量的分布,部分區域甚至已形成超級群落的現象,大量黃狂蟻攻擊陸蟹,為墾丁陸蟹族群帶來極大的威脅!

防治團隊採液態餌站與人工蟻巢誘引盒進行黃狂蟻的防治措施,發現在香蕉灣所放置的人工蟻巢誘引盒回收後黃狂蟻的比率,由一0九年的平均百分之三十五點八三,下降到一一0年的平均百分之十九點四四與一一一年的平均百分之十四點五八。

另外,一一一年為提升黃狂蟻防治的效率,林宗岐團隊增加餌劑撒佈的頻度,從一年四次增加至一年六次,共累積採獲二百一十七盒蟻巢、蟻后一千九百多隻及工蟻約計三十四萬隻。在餌劑防治作業下,部分地區黃狂蟻的族群密度有下降的趨勢,尤其是香蕉灣地區,超群落中的工蟻數量有明顯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