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科大為協助養鹿場開發鹿肉料理提昇鹿肉應用價值,由餐旅系與動畜系聯手組成研究團隊,以台灣水鹿的里肌、腹脇、菲力和腿肉等不同部位及特性,開發出冷熱前菜、湯品、主餐和副餐點心等共十四項特色料理,並於十六日中午在餐旅系品評教室召開成果發表會,將有效提昇養鹿場經濟效益。
屏科大餐旅系主任汪仲仁表示,研究團隊由餐旅系教授蘇衍綸及助理教授趙偉廷共指導,讓學生針對不同鹿肉部位發揮創意,尋找合適的烹調技法來發揮鹿肉高蛋白、低脂肪和低膽固醇的肉品特色開發創意料理,希望提升鹿肉的經濟價值,同時增進學生開發特色食材的專業技能。
其中日式鹿肉拉麵以鹿骨熬湯,以鹿的腹脇肉取代豚肉叉燒,口味更勝日式豚骨拉麵;而法式鹿肉清湯則以鹿骨熬湯並以鹿邊肉取代牛肉或雞肉混合蛋白,更可充分利用切割所剩餘的碎肉減少廚餘的產生,烹調過程中透過蛋白吸附食材在熬湯過程中產生的雜質,淨化成琥珀色澄清的湯汁。威靈頓鹿排則採用鹿的菲力排,表面包裹洋菇餡及酥皮,外酥內嫩,在傳統作法上加以創新。
此一鹿肉特色料理由動畜系副教授陳志銘引介台南福成養鹿場場長蘇文聰免費贊助鹿肉教學研發,參與研發學生可以籍由畜產系的鹿體解剖課學習鹿肉的部位名稱,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概念。未來可將部分的料理開發成真空包或調理包及菜譜推廣,透過技術轉移協助養鹿場增加鹿肉的經濟價值,增加傳統肉品之外的選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