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兒童藝術節 共融體驗

「二0二三年新竹市兒童藝術節」今年特別推出視覺與聽覺的「藝術共融」體驗,透過兒童藝術節找到參與藝術的多元方式,邀請視障與明眼的孩童參加,進一步認識及體會到不同身分或族群的生活觀點。(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二0二三年新竹市兒童藝術節」體驗課程內容豐富,今年特別推出視覺與聽覺的「藝術共融」體驗,邀請視障與明眼的孩童參加,進一步認識及體會不同身分或族群的生活觀點。

文化局長錢康明表示,「聽障共融」體驗位於風livehouse的「好奇實驗室」,每日舉辦兩場,為親子共同參加,參與的民眾不限制身分。由劇場導演王珩和聽障藝術家林靖嵐規劃,活動中以身體語言取代需要發出聲音的語言,讓大小朋友在共同舞動的過程中找出非語言的溝通模式,打開無聲世界中更開闊的溝通管道。

 

「二0二三年新竹市兒童藝術節」今年特別推出視覺與聽覺的「藝術共融」體驗,透過兒童藝術節找到參與藝術的多元方式,邀請視障與明眼的孩童參加,進一步認識及體會到不同身分或族群的生活觀點。(記者曾芳蘭攝)

錢康明說,在體驗中讓孩子戴上耳塞,嘗試感受暫時封閉不能使用聽覺的世界,培養小朋友們對於肢體開發的想像力及表演力。

參與的家長分享,過去從未教過孩子們認識聽障朋友的世界,但透過這場體驗理解到對不同族群的同理心。

 

「二0二三年新竹市兒童藝術節」今年特別推出視覺與聽覺的「藝術共融」體驗,透過兒童藝術節找到參與藝術的多元方式,邀請視障與明眼的孩童參加,進一步認識及體會到不同身分或族群的生活觀點。(記者曾芳蘭攝)

文化局表示,「視障共融」體驗位於孔廟廂房的「藝術小天地」,每日舉辦兩場,與國內唯一推動視障者藝術教育的「社團法人台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合作,課程主要提供給孩子參與,邀請視障與明眼的孩童參加,但明眼的孩童需全程佩戴眼罩,由專業師資帶領孩子們聆聽老師的口述影像引導,帶入自己與家人及動物關係的創作主題,結合觸覺辨識與操作技巧,以不使用眼睛的方式,進行繪畫及雕塑的藝術創作。

 

「二0二三年新竹市兒童藝術節」今年特別推出視覺與聽覺的「藝術共融」體驗,透過兒童藝術節找到參與藝術的多元方式,邀請視障與明眼的孩童參加,進一步認識及體會到不同身分或族群的生活觀點。(記者曾芳蘭攝)

文化局補充,體驗課程線上報名已額滿,民眾可至攤位排隊領取號碼牌或等候候補名額,請欲參加的民眾於六十分鐘前至攤位詢問,一人限取一張號碼牌。另外只要參加「魔力大劇場」、「好奇實驗室」、「藝術小天地」活動,或在「小食大樂市集」消費,一區可獲得一個章,只要在DM上集滿三個章,並點「新竹市文化局」粉專讚(facebook.com/culture.hccg)後,可於現場服務台兌換限量小禮物。

即時

愛吃燒肉甜點 他冠狀動脈阻塞險喪命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5歲洪姓堆高...

平腦症新基因NDEL1 產前篩檢曙光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台灣預估約有3...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