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全國
台南
地方
健康
社會
校園
觀點
生活
產消
旅遊
藝文
華副
國際
社團
航運
求職
APP
Menu
即時
全國
台南
地方
健康
社會
校園
觀點
生活
產消
旅遊
藝文
華副
國際
社團
航運
求職
APP
Search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Search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即時
全國
台南
地方
健康
社會
校園
觀點
生活
產消
旅遊
藝文
華副
國際
社團
航運
求職
APP
Menu
即時
全國
台南
地方
健康
社會
校園
觀點
生活
產消
旅遊
藝文
華副
國際
社團
航運
求職
APP
〈中華文薈〉一窯懸命–將古代工法發揚光大
2023-04-06
藝文
張譽騰 博士
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博士、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文博學院院長、博物館學研究所所長。
「林裡分叉兩條路,我選擇了人跡較少的一條,使得之後的一切如此截然不同。」
–美國詩人佛洛斯特
由於前高雄科技大學吳建國校長推薦,認識了何志隆伉儷,見識翡翠青瓷之美,一次機緣之下與友人一行前往志窯一探究竟,了解其特殊結構與燒製現況,在何老師鼓勵下友人們將漂流木塊投入超過千度的熊熊火爐中,體驗柴燒窯的甘苦。在《千年青瓷風華文化再現》鑑賞會,由作家蘇進強主持《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何志隆翡翠青瓷》新書發表,現場高朋滿座。何老師致辭時眼眶含淚,哽咽道出因為許多貴人相助,特別是賣掉房子、全心全意支持他的妻子方桂陳,有幸能夠燒製出斷代千年的自然落灰青瓷,是天意也是使命。
何志隆傳承了消失已久的自然落灰釉工法,堅持「裸坯入窯,滿釉出窯」原則,以不上釉土坯入窯,之後滿釉出窯,同時為了追求滿釉,他屢次將窯場拆掉重建,每次燒窯都要燒掉大量漂流木,燒製期間還需要精準數據估算和嫻熟冷溫調控,才能催生清澈、色感豐富的翡翠青瓷。他的這個工法刻意捨易求難,不僅是歷史傳承也多有技法創新和突破的積極意義。
何志隆看似選對了一條成功的路,但是這一條路並非坦途,在燒製途中上仍然有許多不可控因素,而且燒製成本昂貴,即使積累一定經驗,翡翠青瓷成品率也僅在3%左右。一窯懸命,翡翠青瓷可以說是何志隆用身家性命燒製出來的藝術。
藝術是快樂、希望也是痛苦和慰藉之源。何志隆對藝術的追求,仍然還在路上,這也正是翡翠青瓷的藝術魅力所在。
Prev
上一篇
〈中華文薈〉天機乍現—翡翠青瓷的誕生
下一篇
〈中華文薈〉妙得天趣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