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溝通與落實整備 雲縣府召開3合1會報第1次定期會議

一一二年三合一會報第一次定期會議,強化溝通與整備落實守護鄉親。(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一一二年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戰力綜合協調及災害防救三會報第一次定期會議,十二日下午於縣府召開,縣長張麗善主持並頒發聘書給廿五位委員,同時表揚災害防救業務績優的鄉鎮市公所。張麗善感謝縣府團隊、警消、國軍、公民營單位在防疫、救災及動員準備工作上的辛勤付出,希望透過會議加強溝通協調,落實保障縣民生命財產安全。

張麗善指出,臺灣身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及西太平洋颱風路徑上,地震及颱風頻仍,去年九月十八日花蓮發生地震,本縣立即啟動防地震災害專案調查小組,針對學校、水利設施、道路橋樑、公有建築物進行巡檢,同時盤點緊急避難收容能量,期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張麗善表示,目前縣內震災專用收容空間有一七九處,可收容容量達四萬八千人,約為九二一當時最大收容人數的八倍,以利緊急狀況時可立即啟動;另有關民眾關心的防空疏散避難處所有八0八處,可容納近四十八萬人,透過防災資訊網及雲縣府網站介接,並可連結Google map,讓縣民可就近避難。

張麗善說,這幾年縣府在災害防救上的努力備受肯定,於「行政院一一一年災害防救業務聯合訪評」共榮獲十八個優等評鑑殊榮;災害何時發生無法預期,唯有「平時重於災時」觀念,持續加強災害整備才能在災害來臨時迅速應變,保障縣民生命財產安全。

縣消防局指出,動員、戰綜、災防三合一會報委員係由縣府各局處長、各鄉鎮市長、民生物資相關公民營事業、雲林縣後備指揮部及轄內部隊所組成,平時藉召開會議設定災防狀況進行推演,整合轄內相關單位動員能量,希望災害發生時能將危害事故發生減至最少、人員傷亡達到最小,減輕人民財損並動員轄內可用物資能量及部隊人員,以盡速恢復市容,達到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