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盛事「2023 VLSI TSA國際研討會」登場 

科技盛事「2023 VLSI TSA國際研討會」登場,工研院X歐美亞專家剖析AI、節能、量子計算、小晶片趨勢。(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由工研院主辦的「二0二三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今年邁入四十年,十八日在新竹國賓登場,此一年度重量級的半導體資訊分享平台,匯集國內外產、學、研專家,如法國半導體研究機構CEA-Leti、歐洲頂尖理工大學荷蘭Eindhoven University、美國Intel、晶片大廠NVIDIA、全球電子設計創新巨擘Cadence、日本東京大學、韓國知名理工類大學KAIST等,剖析AI晶片、節能晶片、量子計算、小晶片等發展趨勢,吸引各界專家共襄盛舉。

工研院表示,今年多場大師級演講,包括Intel首席工程師Robert Munoz認為小晶片(Chiplet)有機會成為新常態,尤其是為資料中心、邊緣部署構建商家和自定義晶片。其優勢包括減少投資組合產品及專案成本,可擴充組合及提升交付能力,縮短完成解決方案,他更分享對於小晶片時代的產業應用看法。

大會主席、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表示,生成式AI技術非常複雜,得需要具備五大發展關鍵要素,包括技術創新、訓練大量資料、大量運算資源、具有商業化價值的應用場景、資本支援。舉例來說,ChatGPT需使用數以千計的GPU進行龐大的模型參數訓練,也需要大量的計算來回應問題所生成的內容。隨著硬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可透過HPC高效能運算平台,實現快速的訓練和推論。

工研院為下世代產業發展及多元應用提前布局,透過底層智慧化致能技術,支援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三大領域應用發展無限可能。在智慧化致能技術部分,也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半導體晶片技術等五項技術領域之前瞻技術研發,期望在5G、AI人工智慧科技的環境,有機會技術突破帶動產業轉型,激發更多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