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就業 蔣3方案盼予實質協助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針對台北市青年失業率高一事,台北市政府勞動局十八日表示,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工商普查,台北市工商就業數是一百七十八點八萬,獨占全國的百分之二十。可見,北市青年失業率高不是台北的就業機會不夠。另從統計數據上可得出轉職較頻繁、初次求職準備期較長這兩者,是導致青年失業率高,台北市的青年失業率又特別高的重要因素。

勞動局指出,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顯示,青年離職原因係因對工作不滿意的比率為百分之六十三點三,明顯高過各年齡層,因公司業務緊縮而離職的比率百分之二十五點六,則明顯低於其他年齡,可見就業機會多青年轉職率高是失業率高的因素。

此外,雖然國人普遍認為中高齡就業較為困難,然而未曾就業過的初次尋職者,平均失業週數二十二點四四週,比整體平均的二十週還高,可見青年求職準備期過長。而台北市有二十六所大專院校,吸引許多外地學子就學,許多人畢業時也會留在台北就業圓夢,台北市的學生住家裡,比起外地住宿舍的學生在畢業前夕較無後顧之憂,相對容易推遲就業時間。

也就是說,從統計數據上即可得出轉職較頻繁、初次求職準備期較長這兩者,是導致青年失業率高,台北市的青年失業率又特別高的因素。

另根據學者專家的研究,職場環境較校園學科變動快速,尤其後疫情時代,年輕人不想被公司綁住時間,促使青年改走彈性高的工作,例如網拍、YouTuber等SOHO工作形式,在父母親不了解子女工作狀況之下,很容易被父母解讀為失業。而多年來家庭花費在教育的費用增幅高過青年起薪漲幅,相對薪資而言,等於高等教育過度投資,青年心中有高才低就感,工作自然難以穩定,也是促成青年頻繁轉職的原因。而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台北市多元的就業機會、普遍較好的家庭收支狀況,正是把台北市青年失業率更加墊高的因素。

勞動局長高寶華表示,市長蔣萬安很清楚青年就業的問題,蔣市長提出的青年尋職保險、青年求職交通補助、見習津貼等方案,就是希望給青年實質的協助。新推出的青年政策所需財源,台北市已著手進行台北市勞工權益基金自治條例的修法,將國民就業相關補助類型明訂列入基金用途,且已在三月二十八日的市政會議通過並且在三月三十一日函送議會審議。期待議會通過後於今年下半年即可推動實施。

高寶華表示,青年的就業管道多元,根據勞動部調查,青年對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知悉度及使用率分別只有五成及一成,所以勞動局希望能幫青年的忙,未來首要就是要藉由蔣市長青年政策的實質協助,同時吸引青年願意使用政府資源,以協助青年穩定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