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適應體育師資質量待提升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體育署近年來推動「推展學校適應體育深耕計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發現,十二年國教階段學校之精進,補助十一所學校、培訓一千多人次,僅占高中以下三千多所設有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班學校數的極少數,人次則占學校推展適應體育教師的三點七一趴,與實際現況落差很大。

陳學聖指出,體育署編列學校特殊體育活動及教學發展經費由此前的三千多萬元增加到近年的五千六百多萬元到五千九百多萬元,增幅分別為八成和九成,增加的經費主要用在「辦理特殊體育種子教師與專業人員之培訓,發展適應體育教學模式」,每年編列兩千八百萬元,分別約占適應體育經費三成九和四成八,看似不少,惟若分配給現有推展適應體育教師,每人能分配的經費僅約一千多元。

陳學聖指出,若根據「特殊教育法」高中以下一般學校設置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班,依班級類型分為集中式特教班、分散式資源班及巡迴輔導班三種類型,可以發現國小、國中和高中職僅有設有集中式特殊教育班的學校其具適應體育知能的體育教師或特殊教師的比例,占此三個教育階段設有集中式特殊教育班的學校約十五趴,至於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占此三個教育階段設有分散式資源班及巡迴輔導班的學校分別近六趴和三趴,皆未及十趴之目標。

陳學聖認為,體育署既然已經意識到適應體育師資匱乏的問題,大幅增加適應體育師資及專業人員培訓的經費,然而如何讓經費更有效運用,使更多未具備適應體育知能的教師能具備此能力,至於已有此能力的教師能再精進其適應體育知能,尤其隨著許多新興體育項目的興起,教師勢必需要與時俱進,充實新的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