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狂牛症 全齡加牛將登台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食藥署預告將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預告期三十天。針對在相關食安上,民眾關心俗稱「狂牛症」的牛海綿狀腦病(BSE);毒物科專家指出,近年來非典型BSE在加國仍有所聞,站在醫學的角度,主管機關仍應密切追蹤。

國內目前僅開放加拿大三十月齡以下牛肉進口,二0二一年一月一日起已開放包括三十月齡以上的全牛齡美牛進口。台加二月正式啟動「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IPA)談判,其中包括盼比照美牛,開放三十月齡以上的加拿大牛肉進口。

食藥署二十七日預告,繼美國後將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預告期共三十天,供外界提供意見。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BSE分為典型與非典型二種。典型BSE指牛隻吃到受病源汙染的飼料而感染,會傳染給人類,引發新型庫賈氏病;非典型則是牛隻因遺傳等自然因素,自然發生的狂牛症。

顏宗海指出,食藥署的加拿大進口牛肉相關產品健康風險評估報告中,依加國資料,最後一次看到典型BSE是在二0一五年。報告中據此資料進行風險評估,套用在國人食用加牛習慣,認為風險低。

顏宗海說,非典型BSE在加拿大至二0二一年仍有所聞,雖然目前科學證據顯示跟新型庫賈氏病無關;但站在醫學的角度,風險評估應該要是動態的而非固定,主管機關仍應密切追蹤。

他強調,若未來加拿大又出現典型BSE,現在的風險評估就不存在,應重新評估。風險評估是個動態過程,且臨床上都知道新型庫賈氏病沒有好的治療方式,是很嚴重問題。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表示,加拿大二月已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認定為BSE風險可忽略國家,經專家諮詢會通過、實地查核、完成風險評估後,預告《美國及加拿大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修正草案,目前仍處於預告期,上路時間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