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悶熱的天氣總是讓人昏昏欲睡、渾身無力,有些人甚至會食慾下降,變得心情浮躁、不安,尤其到了晚間煩悶的環境更難以入睡,一起床即產生疲倦、虛弱等不適症狀,太初中醫診所薛博文中醫師說明:「外在環境與人相互影響,面對溼熱交雜的環境中,汗水不易排出容易消耗更多能量,因此春夏交替之時更易感疲倦。」此外,薛醫師也提醒,氣較虛的民眾代謝較慢更不易適應環境的變化,疲倦感會更明顯,因此薛醫師也特別分享「初夏元氣法則」加入溫潤好吸收的6年根高麗蔘,幫助民眾透過日常飲食補氣補力、補充能量,輕鬆應對濕熱交替環境帶來的不適!
春入夏時節氣候多半潮濕悶熱,有些民眾容易因此大量出汗,此時就會耗損津液、氣,而感到疲倦、虛弱,薛醫師也分享不易出汗的民眾也要注意,依就診經驗中一位約40歲上班族女性,體質較為肥胖,長期坐在辦公室缺乏運動,因為每天起床感到疲倦、整天沒力、沒元氣而前來求診,以中醫的觀點來說此現象為氣虛體濕體質,此體質因缺乏運動、走路容易氣喘吁吁,身體能量不足使代謝變慢、體內水氣排不出去、容易累積體內廢物易感疲憊,因此薛醫師分享「初夏元氣法則」3步驟並搭配6年根高麗蔘幫助民眾透過日常保養去濕、補元氣!

1.環境溫度調節:建議可以透過冷氣、除濕機,幫助保持環境濕度乾爽,避免外濕體內濕氣排不出去的情況。
2.充足休息、適當運動:因悶熱是消耗性的天氣,薛醫師建議個人調理首要先讓自己有充足的體力,睡眠養成足夠的氣,對抗環境不適,運動上建議在清晨或傍晚時,約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讓身體微微出汗,不宜過多流汗以免能量過度消耗。
3.日常補氣:當體內濕氣過重會耗損陽氣,以至於容易讓人感到疲倦、沈重及虛弱,如果要進一步調理,薛醫師建議,可以先找中醫師辨別體質及當下狀態,再進行調理,傳統上黃耆、人蔘的組合可以加強補氣的效果,結合除濕的方向,能有效增加體質調整效率。根據《本經》所載人蔘可「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人蔘主要功效可大補元氣,補脾益肺,適合用來增強元氣,補虛。6年根高麗蔘,其根部累積有效成份較多,是品質較好的進補帖方。但薛醫師也提醒,如身體已經不適或處於中暑、感冒的狀態,應先找執業中醫師進行診斷,再來進行調理。
太初中醫薛醫師指出,現今許多民眾因工作壓力、熬夜、日夜顛倒的生活方式讓入夜後難以入睡、睡眠品質不佳或是易驚醒,而此現象近期受環境悶熱讓民眾求診數大增,薛醫師建議如早起感到疲倦、虛弱,建議早上可透過6年根高麗蔘搭配茶飲,每日一個馬克杯量,補足一日元氣,而日常飲食上,建議可以用蔘雞湯作為日常活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