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文化部十六、十七日一連兩天於花蓮光復糖廠辦理「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文化部次長李連權、立法委員高金素梅與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出席開幕式,勉勵工作坊學員持續精進學習,落實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保存。
工作坊首先由文化資產局專門委員洪益祥說明新修正「原住民族文化資產處理辦法」的操作情形、相關保存議題檢討;原住民族委員會視察施忠禮講解相關輔導措施,分享如何落實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及傳統智慧創作的保存、維護與推廣。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主任黃季平則說明原住民族無形文資的登錄程序、保存維護計畫及推動使命。

除了法規、政策與理論,並有實務案例經驗交流,嘉義縣文觀局分享推行「鄒族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現況;山美社區發展協會計畫主持人方敏全分享「鄒族傳統家屋」保存維護計畫,調查記錄其建築工法、推廣傳習活動;環太社區設計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林芳正建築師以「好茶部落石板屋」修復技術為例,介紹傳統知識與文化實踐對於有形文資保存的重要性、探討相關技術和挑戰;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理事長潘朝成解釋噶瑪蘭香蕉絲編織技藝如何提報、登錄與保存維護的歷程;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分享「布農族佳心舊部落計畫」,敘述修復家屋、再造文化地景,以及佳心舊部落經修復後如何成為布農族教育基地。
十七日工作坊學員也參訪花蓮縣政府於二00八年登錄為文化景觀的「阿美族太巴塱kakita’an祖屋」,了解部落保存維護祖屋的過程;以及全臺唯一的林業聚落「林田山聚落建築群」,如何透過聚落活化、社區合作、住民與花蓮林管處共榮共管的方式,打造具濃厚歷史氛圍的體驗型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