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菁英獎 5金牌技術出爐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左三)頒發五項金牌獎技術,展現工研院在產業化貢獻,及全球首創創新技術的堅強研發實力。(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素有工研院奧斯卡獎美稱的工研菁英獎,廿一日公布年度五項金牌創新技術,以二項豐碩的產業化成果加上三項「全球首創」的創新技術,展現工研院以價值創新,為產業先行,布局台灣下世代產業發展的研發實力。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今年是工研院五十週年,過去台灣產業經濟轉型的每個轉捩點,工研院都扮演關鍵角色。展望下個五十年如何持續成長轉變,在經營策略上,工研院將透過「企業管理」、「數位轉型」、「國際鏈結」三個方向,幫助組織文化轉型,孕育企業DNA,創造新價值。

劉文雄說,在研發策略上,工研院秉持「研發以市場為導向」的思維,重新思考問題,進而找到新的解決方法與商機,幫助產業從技術創新邁向價值創新,像是本次獲得工研菁英獎的五大金獎,就是秉持創新思維,成功為產業解決痛點,開拓新市場。

工研院表示,本次五項獲獎技術涵蓋生醫、AI、5G等重要應用領域,獲「產業化貢獻金獎」肯定的兩項技術,分別是「創新眼科CRDMO產業化服務平台」,扮演「產品加速器」的價值與角色,協助業者提高台灣創新眼科藥物價值與國際競爭力;「AI晶片國產自主,由核心價值啟動應用生態」,協助超過十家晶圓代工、IC設計等業者建立國產自主的AI人工智慧設計能力,助力產業迎戰5G時代新商機。

「傑出研究獎」金獎則有三項技術,分別係全球首創的「治療溼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透過「滴劑式」藥物治療,能取代現行「眼內注射」的治療方式,可望提升臺灣眼科藥物的自主開發技術量能與市場產值;「眼底影像人工智慧判讀技術」不僅可偵測出糖尿病眼底病變,還有心血管疾病AI風險預測模型,可完善糖尿病患全面性照護;「新世代毫米波PI∕液晶高分子軟性電路板材料技術開發」是全球首創將含氮的可溶性元素導入液晶高分子(LCP)材料中,取代傳統PI膜材,將助攻臺灣5G關鍵技術發展。